兒童禮物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2
醫學凝視與女性身體:從歇斯底里症到經前症候群
陳嘉新
(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科助理教授)


現象發想
…………………………………………………………………………………………
身體與心理一直是現代醫學關注與監控的焦點,而這種監控有其性別差異的基礎。在某些以女性為主的醫學診斷裡,我們更能看到當代醫學管理女性身體心理的操作。在這些醫療化(medicalization)的舉措裡,女性不論是主動或被動,都持續地被要求將身體與心理放在醫學的凝視中,不管是用儀器或者日記,每一個感受或生理變化,都要被仔細記錄,因為那些都是通往女性情緒神秘殿堂的指標。

一、前言

醫療照護並不是無視性別的。從診斷、治療、照顧、復健等層面上來說,性別一直都扮演著幽微或明顯的影響角色。傳統上醫療實作常常以男性為預設對象,一直到晚近,才開始注意女性、少數族裔乃至於老人或幼童在臨床實作(包括臨床實驗研究)中的重要性。這個問題牽涉廣泛,不可能一一詳述,因此本文只著重在性別的層面,並聚焦於歇斯底里症(hysteria)與經前症候群 (premenstrual syndrome,簡稱PMS)兩個精神診斷,希望從歷史學與社會學取徑,說明女性的身體如何被精神醫學解釋與治療;而藉由這種比對,我們得以追索出醫學凝視女性身體的方式,以及這種方式對於女性形象的影響。

二、理論與概念

首先有幾點澄清。第一,挑選這兩個診斷,並不表示男性就沒有受到精神醫學的監控與凝視,只是歇斯底里與經前症候群這兩個診斷一般會被視為「女人的病」(female maladies)。對比兩者古今的診斷分類,是希望強調某種持續且性別特定(gender-specific)的醫療化現象,這些醫療化現象或許仍有爭議,但是它們都指出了一種將女性情感或生理經驗「病理化」的現象。本文的目標並不是要評斷這種病理化是好是壞,也不是要討論這些診斷是真是假,而是這種病理化現象所反映的文化意涵。換句話說,使用「診斷」稱呼歇斯底里或者經前症候群,而不是用「疾病」,是因為本文想要擱置「有沒有這種病」這類本質性的質問,而想要探索:這種診斷是建立在怎麼樣的一種對女性身心的想像?更明確地說,是怎麼想像女人「正常情況下應該有」的心理或生理,又是在什麼樣的醫療凝視下,認定某些表現跟現象是「不正常的」?

第二點需要強調的是,這兩個診斷目前都不是美國精神醫學會或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精神診斷系統(如DSM或者ICD系統)當中的正式診斷。換句話說,本文要談的並不是被正式認可的臨床分類,而更像是介於學術與日常口語之間的用語。這並沒有減損本文論點的強度;相反地,這種灰色地帶的存在更反映出正式醫療診斷與俗民診斷之間的人為切分。另外,從歇斯底里在疾病分類中的消失,到經前症候群是否可以成為正式診斷的討論,讀者更容易看見在這些爭議當中被凸顯出來的女性理想形象。

澄清以上兩點之後,本文最終的目的,是想要藉由這種精神醫學的性別化現象,反省性別敏感的護理實作(gender-sensitive nursing practice)。由於護理工作牽涉到平日許多細微但又具備性別意義的照顧細節,而實作和精神診斷與疾病概念的潛在意涵又息息相關,因此這種反省對於臨床護理實作尤其重要。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