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6
*「解釋自己」 剪不斷理還亂
有科學家做過一個簡單的心理測驗,面對別人的誤會時,成功企業經理人與一般社會大眾的反應是否有落差?結果發現,對於遭受到誤解所感受到的痛苦指數,兩者是相同的,但對於下一步採取的動作,兩者就有一些落差。大多數的社會大眾選擇澄清自己,甚至願意採取法律行動,但是成功的企業經理人選擇「用事實證明」,必要時採取法律行動。
科學家的看法是,在沒有管理過公司並獲得成功的經驗下,大多數人會選擇以抒發或者發洩情緒為第一優先;但是有過成功經驗的人,會先試著尋找解決辦法,儘管被誤會的感受是很痛苦的。
有位朋友曾經受託協助企業進行專業經理人的「心智強度」提升訓練,他告訴我,很多人在遭遇到誤會與管理挫折時,常會脫口而出說:「為什麼你不能了解我?」、「我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但這其實都是毫無意義且具有傷害性的話。
心電感應不是不存在,只是太微弱到無法讓人全盤掌握到別人怎樣想,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任何的解釋都只會衍生更多的質疑,因而造成更多誤解的產生,關鍵就在於彼此間並未締結起信任的關係。所以解決方法在於重建信任,而不是拼命解釋流言蜚語,那只會徒勞無功。
解決問題 而不解釋問題
鋼鐵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件中,其中有一封提到,許多的輿論抨擊洛克菲勒,認為他是很吝嗇的,對於捐錢一點都不慷慨。面對所有評論,洛克菲勒選擇「不解釋」。
從領到第一份薪水開始,他就將其中的10%捐出去,因為他認為正確的幫助,是教需要幫助的人釣魚的技巧,而不是直接給他們魚,他說:「你想使一個人殘廢,就只要給他一根柺杖。」後來洛克菲勒的慈善捐款方式成為美國所有富人捐款的模式,我們不能說當時的記者沒有遠見,輿論本來就常帶有強烈的情緒成分,加上彼此看到的角度總有不同,各種看法都有它的道理。
曾和某位職場前輩聊到他成功的經驗,他也曾經面臨整個團隊瓦解的危機,在「發薪水」與「保住公司最後的現金」兩者之間徘徊,當時團隊所有人都質疑他,希望他能夠以保障大家的福利為優先,股東們則都要他「停發薪水保住公司」,因為發了薪水,業績再不提振,就有提早結束的可能。
爭執到後來他的壓力很大,他一直向同仁解釋自己的立場,結果狀況越演越烈,大家都提出辭呈,等於是公司變相提早結束。後來他決定不再去解釋自己,不再管任何一方的言論,把懊惱的時間,用在尋找解決方法上。
為了贏回員工的信任,他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發放員工薪水,向大家證明自己的決心,同時也積極奔走,爭取訂單,雖然公司還是有人離開,但是願意留下來的都感受到他的誠意,最後公司成功重新振作起來。
我很好奇的問:「把自己身家拿出來拼,這不是很危險嗎?」他說:「當時我要員工留下來拼,他們也是賭上身家的,與其解釋,我必須要拿出guts贏取信任,讓大家知道我的決心!」領導者的決心,才是追隨者想要看見的東西,只要信任仍在,永遠都會有機會。最近閱讀雜誌,發現即使是宏達電,也曾在1998年因為燒掉太多錢,導致發不出薪水,那時董事長王雪紅拿出錢來支應,因此度過了難關。
共
6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