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暢銷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健康飲食的八大原則
身體之所以慢性發炎、快速老化、甚至癌化,最常見的原因就在於錯誤的飲食方式。以下將帶你逐一檢驗你平日的飲食習慣,以及它跟疾病之間的關聯,並進一步提供讓你重拾健康的飲食方法。

飲食原則(1)
「食物四分法」
你的飲食比例正確嗎?
習慣外食的人,一定對以下的場景不陌生:早上上班前,匆匆忙忙買個饅頭、包子、燒餅油條,配上豆漿或米漿當早餐,喜歡西式食物的人,就買個漢堡、三明治配咖啡、奶茶或紅茶;中餐時出去吃個雞腿飯、排骨飯或是牛肉麵;晚上或假日,終於有時間好好打個牙祭,不是去夜市一攤吃過一攤,香雞排、臭豆腐、滷肉飯、藥燉排骨通通下肚,就是到高級餐廳吃個有湯、沙拉、主菜(像是豬腳、牛小排、炸魚排)還附甜點和飲料的豪華套餐。不知你是否會好奇,到底我們每一餐都攝取了哪些營養素?以牛肉麵為例,麵條是澱粉類、牛肉是蛋白質類,油亮亮的湯頭中含有脂肪,上面灑的蔥花則含有維生素C等營養素,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每一餐大多呈現如下圖的比例:

一般人三餐的飲食比例
這樣的飲食比例其實大有問題,一來蔬果攝取太少,嚴重缺乏纖維質,容易導致排便不順;二來是澱粉含量過多,尤其是精製澱粉(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等)吃太多,容易產生中廣型肥胖和血糖不穩的問題;三來是優質蛋白質攝取過少,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免疫系統低下等症狀;四來是油脂,尤其是壞油攝取過多,造成過敏及膽固醇、血脂過高等,長期下來,營養嚴重失衡,健康就容易出狀況。

陳俊旭博士在《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中所倡導的健康飲食比例,簡單來說,就是一餐飲食中的蔬菜類占二五%,水果類占二五%,蛋白質類占二五%,澱粉類占二五%。這是一種非常好記又很容易執行的均衡營養飲食原則,連小孩都能輕鬆做到,而且適用於絕大多數的人。但到底要如何做呢?以下是簡易的說明和示範。

「食物四分法」和美國農業局「我的餐盤」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旁邊的一小盤奶製品。基本上,陳博士不鼓勵吃奶製品,因為牛奶問題多多,而且華人多半不適合喝牛奶。而在「食物四分法」裡面,油脂是隱藏的食物,並未標示出來,可以在肉類裡面,也可以額外拌在蔬菜或飯裡面。

生熟食一比一,是健康的最底限
一般人最容易攝取不足的蔬菜及水果,可說是最佳的抗氧化、抗發炎食材,但是,由於其中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及酵素非常怕熱,因此要採取生食的方式,才能補充到最多的營養素。換句話說,為了提升體內抗氧化、抗發炎的戰鬥力,飲食上除了要符合食物四分法外,也要盡可能做到生熟食一比一,也就是蔬菜類占二五%,水果類占二五%(兩者盡量生食,共五○%),另外,就是蛋白質類占二五%,澱粉類占二五%(兩者通常都是熟食,共五○%),這樣就是完美的「生熟食一比一」了。但並不是所有食材都適合生食,比如黃豆、芋頭、樹薯、茄子若是生食可能會有毒,需要格外注意。

水果要生食,應該沒什麼問題,但要生食蔬菜,對很多人來說可能不容易執行或根本不習慣,尤其是許多上了年紀、牙齒不好的長輩,會要求家人將蔬菜煮得爛一點,但是這麼一煮,其實很多營養成分都改變或流失,最後只剩下耐熱的營養素及纖維質罷了,這也難怪台灣許多老年人常有營養不良的問題,恐怕跟過度烹調有著相當大的關係。其實,只要烹調者多用點心,將多種類的蔬果利用調理機或果汁機打成蔬果汁,就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若長輩體質偏寒,可加入一些熱性食材或佐料,比如老薑、肉桂、龍眼、胡椒等)。

另外,蛋白質類食物其實也可以生食,比如日本人最愛的生魚片、生牛肉、海膽,甚至有些少數民族喜好生食蟲蟲或其他更難以想像的食物。的確,生食這些食物可以獲得營養素及酵素等,但生肉不容易保存且容易污染、滋生細菌、寄生蟲,都是令人擔憂的問題,因此,在這裡並不鼓勵大家自己製作這類生食料理,想吃的話,還是建議到衛生條件良好的餐館,由專業大廚為你上菜。

生菜用量要多少?目視法一看就懂!
生熟食一比一,聽起來很簡單,但在執行時,可能會有些問題。二五%的蛋白質類及二五%的澱粉類要完全熟食,二五%的水果要生食,這三類用目視法就能判斷是否吃足相同的份量,但是吃二五%蔬菜時,有可能吃生菜,也有可能吃煮熟的,因此很容易忽略一個小細節,那就是蔬菜生食與熟食的體積份量其實差異很大,會因為加熱與否、加熱時間長短及食材本身遇熱縮小的程度不一,而有明顯體積上的差異,不論是川燙、水煮或清蒸都一樣。

如果做個小小的實驗,準備兩份同樣是一○○公克的菠菜,一份直接切好放在碗中,另一份切好後放在沸水中川燙十五秒再撈出,並放在相同大小的碗中,會發現生的菠菜需要用三個碗才能裝滿,而川燙過的菠菜則用一個碗裝即可(煮愈久會縮得愈小),所以我的結論是,當你要確實執行食物四分法時,吃生菜時記得一定要多吃二∼三倍。不過,並非所有的蔬菜都會縮小,根據不同蔬菜加熱後的體積變化整理如下─

一、煮過「不太會縮小」的蔬菜
花椰菜、秋葵、小黃瓜、紅蘿蔔、白蘿蔔、芥菜心、牛蒡、竹筍、蘆筍、筊白筍、芹菜、青椒、木耳、苦瓜、韭菜花、海帶、四季豆、豌豆夾等。

二、煮過後「容易縮小」的蔬菜
莧菜、大白菜、空心菜、紅鳳菜、菠菜、茼蒿、A菜等大多數的葉菜類及絲瓜、番茄、洋蔥、芽菜等。

例如吃花椰菜這類蔬菜時,不論是生吃或煮熟吃,基本上體積是沒太大改變的,目事時與蛋白質類、澱粉類及水果類的份量差不多,但是,吃生菠菜這類蔬菜時,就要吃到熟菠菜份量的二∼三倍才夠。因此,以後吃生菜沙拉時,記得至少要多吃一盤喔!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