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篇 初創篇
1 人為什麼要創業?
文藝復興時代法國作家蒙田:「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活了多少天,而在於如何運用這些日子。」
羅馬哲學家塞涅卡:「人生如同一齣戲劇,重要的是不在有多長,而在有多好。」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如果卑劣地過一生,就太長了。」
科學家愛因斯坦:「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夠全力以赴,和獻身於一種美好的事業。」
在今日科技文明日新月異的時代,作為芸芸眾生之中的一名普通人,要謀得類似古人出將入相的功名利祿,創業是最直接而便捷的方式。透過成功的創業,可以得到自我的滿足,及實現許多人夢想追求的願望。人們想要創業的動機,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不滿於現狀:看到別人成功,開始不滿於自己的位小職卑,積極尋求突破現狀。大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行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二)尋求自己能夠作主的企盼:不願凡事聽人指使,事事受老闆的氣,總希望有一天能自己作主,並操控自己的前途。
(三)金錢的回饋:在今日的資本股票社會結構下,人們可以透過投資的資金、技術的投入,或個人的服務,來換取公司的股份。一旦公司成功上市,就可以得到大量的金錢回收。
(四)權力的滋味:初創公司從一開始管理少數幾個人,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充,增加到幾十人、幾百人,甚至幾千人。漸漸的,越來越能滿足人對權力欲望的追求和渴望。
(五)社會的地位:當人從公司賺了錢,在公司掌控了足夠的權力,靠著公司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以及媒體的宣傳,自然造就了個人的社會地位及個人尊嚴,而滿足個人的榮譽感。
(六)同儕的名聲:如果一間初創公司能夠上市,或者以可觀的金額被大公司併購,參與經營的重要人員自然會在該行業得到相當的名聲,而達到出人頭地的心理滿足快樂之感。
(七)自我成就感:人除了從金錢、權力、社會地位等方面得到滿足以外,也可以從所從事的工作成果、過程,及公司成功的營運狀況,得到相當的自我成就感以及滿足感。
(八)尋求人生不斷挑戰的本能:人類有一種挑戰大自然、挑戰自我、挑戰逆境的本性,這種與生俱來的天性,塑造了人們冒險犯難的精神,以此得到滿足和快樂。
(九)尋求人群中的競爭:人類是競爭的動物,競爭之後的勝利、感覺自己超越他人,和努力之後的獨占鰲頭等,所得的快樂和滿足感令人嚮往,並且想要一再重覆嘗試。
(十)想在世上留下些許痕爪: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因為人遲早會面臨死亡,難免會希望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些像樣的東西,而不至於離開這個世界以後,就真正的煙消雲散了。
(十一)貢獻於社會:從更寬廣的角度或更高的層次來說,創業不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成就和欲望,更能藉由個人的創新和發明,負起造福人群、回饋社會的責任。譬如說,如果創業成功,自然可以造就更多的就業機會,而創造出來的產品,可以達到有益人類的功能,甚至改善生態環境。創業成功後的金錢回收,也可回饋在慈善事業,這些都是由於創業所轉化成為得以善盡社會責任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