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6
緒論
全球經濟二百五十年首度匯流
這是一本闡述工業革命後第三世紀的書,也就是我們目前所生活的這個世紀。從有限的資料及嚴謹學術研究中,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直到一七五○年前的幾百年時間裡,全球各地的經濟成長都微不足道。就我們的標準而言,大多數地區的人民都過著貧窮的日子(除了有錢的精英份子),部分地區則有少數以經商維生的中產階級,財富與權力緊密相關。零成長世界玩的是零和遊戲,因此財富與權力高度相關,這一點並不令人意外。這是當時全世界的大致面貌。
工業革命:貧富世界分道揚鑣
然後,大約在一七五○年左右,英國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那就是工業革命。人均所得(pecapita income)開始逐漸增加,經濟成長加速,而且也是近代史上經濟得以首度持續成長。這個模式相當快速地在十九世紀的歐洲大陸擴散開來,然後是美國及加拿大,接下來是澳洲和紐西蘭。知名學者安格斯.麥迪遜(Angus Madison)將後面四個國家歸類為歐洲的旁系。這個模式持續了兩世紀之久,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並以零星形式擴展至拉丁美洲部分地區。
一九五○年,這些國家的平均所得增加二十倍之多,從每年大約五百美元,增加到每年超過一萬美元,許多工業國家甚至更多。拜下列事件所賜帶動了這波經濟的成長:科技廣泛應用於生產、物流與通訊上,以及管理與制度的創新、治理的革新,還有政治與政府和經濟的互動方式的改變—簡言之,影響面廣及當代經濟各個面向。
這波經濟成長模式的戲劇化轉變,只限於我們今日所說的先進或工業化國家(有時又稱為成熟國家)。它影響了全球大約百分之十五人口的生活,然而,在這些國家之外,前面幾百年來延續下來的模式依舊持續著;經濟成長極為緩慢。人們依舊貧窮,殖民主義拿走他們賺得的財富,並分配給工業化的帝國強權。
其中當然有一些改變發生,像是火車、汽車、電力和電話的相繼出現,但是它們對絕大多數人的影響不大。因此,先進國家(當時正處於開發階段)和其餘國家快速分道揚鑣,遂成了全球發展模式之一。
一九五○年世界經濟的發展概況,是二百年來表現非凡的經濟所致:那是世界少數人口的突圍時期,其中七億五千萬人生活在工業國家,其餘的四十多億人口則遠遠瞠乎其後,這個世界過去從未出現如此巨大的差別。
共
6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