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1
光禿禿的科技高原上
從土地到科技,我們還剩下什麼?

美國正在徬徨。經濟表現令人失望,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才剛剛過去,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家都擔心再次陷入衰退。對於全球性的不景氣,美國完全束手無策,反而得靠亞洲來帶動經濟復甦。

然而,過去三次復甦──分別是二○○九,二○○一與一九九一,本質上全都是「無就業復甦」。企業獲利回升了,低迷的就業市場卻原地踏步。

打從一九七○年代以來,上班族的「所得中位數」(median wages,意思是,有一半的人在這個數字以上,另一半的人所得低於這個數字)就已經呈現「大停滯」,僅僅增加一點點。

而這樣的薪資大停滯,還在持續中。幾代以前的人,賺得比今天的我們多很多;幾乎每隔幾十年,他們的生活水平就會提升一倍,而今天的我們,實際上的成長遠比我們想像中低。

三百年來,我們把好料都撈光了…

這些年來我們所感受到的榮景,基本上是靠債務、膨脹的房價與經濟上的假象所堆砌起來的。拿此刻來說,我們正努力回到二○○八年時的水準,但是實際上,即便是回到金融危機前的那十年,我們也沒有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

更糟的是,我們今天還得面臨長期的財政危機。而危機之所以形成,正是因為我們有沉重的社會福利包袱,因為我們對債務的高度依賴,以及我們眼睜睜看著問題惡化,不願勇敢地解決問題。

這危機如今也蔓延到政治上。在美國,明明中產階級已經被壓到喘不過氣,明明公共部門未能有良好表現,而且對於龐大的社福支出壓根提不出好方案,民主黨仍然要擴大政府支出。共和黨雖然有一套主張,但對於減稅所能帶來的獲利提升、刺激經濟成長的效果,卻充滿著不切實際的想像。共和黨一旦掌權,往往比民主黨帶來更大的財政災難。

也許,你對於共和與民主這兩大黨的印象都遠比我好;也許,對於該怎麼做我們未必有相同見解,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的政治出問題了。政治人物的主張與行為,如今越來越兩極化,導致我所謂的「老實的中間分子」,完全發不出聲音。人們往往批評,是「他們」的經濟政策錯了,認為「他們」被其他國家的競爭者牽著鼻子走。但我們其實並不很清楚,到底自己錯在哪。

這些問題,全都有一個很少被注意到的根源:過去三百年來,我們把所有「好料」都撈走了。我們的社會與經濟,全都建構於「有撈不完的好料」的預期之上。但好料,早就被撈光了。

你到過櫻桃園嗎?到處都有櫻桃,隨你愛檢多少有多少。或者,想像一下你在一個熱帶小島上,樹上結滿了各種果子,全都垂得低低的,摘下來就能吃,連下廚都省了。

我們的經濟就是如此。美國打從至少十七世紀以來,就享受著無數「垂得低低的果子」──廣闊的土地,大量的移民,以及威力驚人的新科技。然而,在過去這四十年中,這些原本垂得低低的果子,全都不見了,而我們還假裝果子仍在。我們沒發現,自己已經走到了一片科技高原上,這裡的樹木早已光禿禿。這,正是問題所在。

我們原本以為,在經過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已經突破了限制,經濟可以永遠的高成長下去。但現在,該接受一套新想法了:我們會遇到科技高原,而此刻我們正在高原上,等待著下一次大型的成長革命來臨。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