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

  • 作者:
  • 出版日期:2012/10/12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前言

作為禪宗的宗經寶典,《六祖壇經》(亦稱「壇經」)在中國佛教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絕無僅有的一本被稱作是「經」的由中國僧人撰述的佛典。因為根據佛教的傳統,只有記敘佛祖釋迦牟尼言教的著作才能被稱為「經」,佛的弟子及後代佛教徒的著作只能被稱為「論」。以《六祖壇經》冠名惠能(也作慧能)的言教,足見「六祖革命」後,中國佛教的變革風習,也足見《六祖壇經》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之高,惠能禪宗影響之大。

一、《六祖壇經》書名
關於《六祖壇經》一名的緣由,「壇」原是指《六祖壇經》的作者──禪宗六祖惠能於唐儀鳳元年(六七六)出家受戒的戒壇,此戒壇原為南北朝劉宋時,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羅三藏創建,並立碑預言:「後當有肉身菩薩,於此受戒。」至梁天監元年(五○二),又有智藥三藏從西竺國航海歸來,帶回菩提樹一株種植於戒壇之畔,預言:「後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開演上乘,度無量眾,真傳佛心印法主也。」其後一如讖語所言,作為禪宗創始人的惠能於此闡揚佛法,將此「戒壇」更賦予了「法壇」的意義。惠能對當時的傳統禪學進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變革,其影響之深,變化之巨,致使佛教史上譽稱之為「六祖革命」。由此我們可知《壇經》之名中的「壇」乃取「法壇」之意;而「經」意是由於惠能門徒「視能如佛」;惠能之法語,如同佛經,因此名為《壇經》。

二、《六祖壇經》作者
惠能(六三六—七一三),唐代人,是中國佛教史上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關於「惠能」一名的由來,據載:惠能剛出生時,曾有二異僧造謁,專為之安名,上惠下能:「惠者,以法惠施眾生;能者,能作佛事。」這預示著惠能是因弘法而來,今後必將大興佛法、惠施眾生。「惠能」亦作「慧能」,二者通用。佛教在使用上,「惠」是「施」義,「慧」則是「智」義,以「法」「惠濟眾生」,屬「六度」中的布施,以「法」「慧施眾生」,則是「六度」中的般若。
惠能俗姓盧,據大多數《壇經》本子中「本貫范陽」及《神會語錄》載惠能「先祖范陽人也」可知,惠能祖籍范陽,即今河北、北京一帶。父親盧行王舀,母親李氏。父親原本為官,唐武德三年(六二○)被「左降遷流嶺南」而貶為新州(今廣東新興)百姓。惠能三歲時遭父喪之劫難,從此家境「艱苦貧辛」,稍長,不得不「於市賣柴」,靠每日砍柴鬻柴維持生計。雖則身處貧賤,卻早早地顯示出卓爾不群、異於常人的風範。《曹溪大師別傳》中說他「雖處群輩之中,介然有方外之志」,顯示了一代弘法大師的高遠超邁的宏闊氣象。

關於惠能出家的典故,歷來有「聞經悟道」的記載:一日,惠能市集賣柴,偶聽一客誦讀《金剛經》,一聞便悟,經人指點後前往蘄州黃梅縣(今湖北黃梅西北)東山寺參拜五祖弘忍大師,並開宗明義聲稱自己遠來,「惟求作佛,不求餘物」,顯示出不凡的根器和超越常人的智慧。受到五祖明為叱責,實為考煉的問難:「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以「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慨然作答,深契五祖弘忍之心,認定惠能根性大利,定下傳授衣缽之心念。

「得傳法衣」是惠能一生重要的事件,這緣於惠能所作的偈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相比較於弘忍的上首弟子,當時已是教授師的上座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未見本性」的偈頌而言,前者深契心性常清淨的旨趣,明瞭「一切萬法,不離自性」的道理,令弘忍大為讚賞,是夜三更,五祖弘忍密召惠能,為其演說《金剛經》並密授衣法。由於六祖惠能的根器非凡,五祖弘忍的慧眼獨具,導致了惠能成為禪宗六祖、行化曹溪、大開「東山法門」,創立了中國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禪宗「南宗」,並對中國傳統思想、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等領域發生了重大的影響。

法衣的付予標誌著尚未出家的惠能已經承繼了禪宗傳法衣缽,得到了禪宗宗主的地位,從而成為了第六代祖師。在廣州法性寺,惠能以「風幡之議」為契機,在公眾面前亮相,從此一鳴驚人,一舉奠定其作為一代宗師的地位。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