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您見識過江戶風範嗎?
下雨天時擦身而過的彼此,為了避免淋濕對方,將手上打的傘往外側傾斜的「傾傘」。
坐時挺起腰桿彼此挨著身,只為了多出個空位給需要的人的「挺腰而坐」。
踩到別人的腳時立刻道歉,而被踩到的人也回以道歉的「不留神之罪」。
以上皆是,身為人口達百萬的大都市江戶之商人領袖們,為了和平共存所建構的與人相處之道,這些心得匯結形成了所謂的「江戶風範」,而前述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在街上遇見了江戶風範
此外,我也遇過一對很有禮貌的母子。
那是晚秋的某個日子,在JR電車的月台上,一位感覺謙恭有禮的母親帶著約四歲的小男孩。小男孩喝著養樂多,嘴裡嘟嚷著:「好哼、好哼」。
那模樣甚是可愛,我不禁回問:「好喝嗎?」,男孩笑著點點頭。一旁的母親催促著小男孩向我打招呼,小男孩說完「您好」後,抬起頭看著天空。就在我不解此舉之際,他的目光突然從天空轉向我說道:「今天真是好天氣啊!」
令我大為驚訝,這可不就是最佳的江戶風範!
在江戶風範中,道完「早安」、「您好」後,還會加上「今天天氣真好啊」、「天氣漸漸變冷了呢」諸如此類的「應酬話」。所謂的「應酬話」,不是逢迎或奉承,而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所需的社交辭令(來往上的應對進退)中的第一步,可說是身為成人所應具備的語言。
江戶時代,重視人際關係的江戶商人讓他們的孩子在九歲之前,在寺子屋學習如何說應酬話。時至今日,有些大人甚至連最基本的禮貌問候也做不到了。
然而,眼前這位四歲的小孩卻能輕鬆自若地做到。那是因為江戶風範是自幼反覆養成習得,即使年幼的孩子也能說出得體的應酬話。
那孩子的未來必是充滿希望的,同時,也該為那個教養孩子擁有如此風範的母親拍手喝采。
江戶風範的衍生
德川家康開啟了江戶幕府還不到百年的時間,從日本各地湧來的人們讓江戶成為了百萬人的大都市。
生產物品的職人與販賣物品的商人們促使江戶生氣蓬勃。這些職人或商人們的領袖,期待江戶平和、並迴避紛爭或欺弱事端,同時為了異文化得以友好地共生而想盡辦法。
為此,居於上位者學習古文典籍、徹底研究人性,認真地思考如何能相互體諒互助、珍惜生活的每一天、愉悅且幸福地度過僅有一回的人生,最後終於將體會的心得付諸於具體行動。
於是,人們目睹並仿效那樣的風範,漸漸自然演變成為江戶人的習性(江戶風範)。
江戶風範的本質,源自於互助共生的精神,但江戶風範的共生並非彼此依賴存活,而是獨立自主的人們相互平等尊重、擁有各自尊嚴地生存著。是建立在對等的相處、溝通、來往交流之精神,而那也是促使江戶得以發展、平和的原因之一。
江戶風範、居於上位者的哲學
江戶風範,原是江戶商人的領袖、也就是商人們為了市町的安泰與生意繁盛,期待與顧客建立、維持良好的關係。為此,他們吸取種種的智慧,並在反覆的努力中磨練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因此,也可稱之為「繁榮風範」或「商人風範」,但若就此以為江戶風範只是以生意營利為目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人來往交流」是商業的基礎,而生意興隆不過是其帶來的二次利益,江戶商人無不銘記在心。特別是在江戶,聚集了來自日本各地習俗文化相異的人們,更必須費心建構起「良好人際關係」所需的人性學或心性學。如此經過千錘百鍊而形成的江戶風範,不僅是商人,也是小孩或大人的人際相處基本之道。
擦肩而過,也是前世的緣分
無論世界如何變遷、人口如何激增,我們皆生活在同一空間,即使是陌生人的偶然擦肩而過,都是前世累積的緣分。若能秉持這樣的念頭,彼此懷著相互禮讓體貼之心,人人即能生活得平和且愉悅。
在江戶,人際關係可是擺在首位的「重要大事」,人與人之間保持「清澄的關係」,也是人際關係中的最基本。
想想我們走在街上,一天會與多少人擦肩而過。
在街上、在車內、在購物時,會遇見那麼多不知姓名的人們,當有人需要幫助就伸出援手;在混雜的車內就再多讓出些空間給別人;撐著傘的下雨天,為了避免傘上的雨滴滴濕了對方,刻意傾傘而過;迎面走在狹窄的街道時,為了避免撞到對方,刻意橫行而過。在過去,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舉手之勞。
然而現在,卻已不復見對陌生人的體恤。對自己與家人以外的他人,既然毫無瓜葛也就漠不關心。甚至不知不覺連對家人的關心也變了調,緊閉內心,只在乎自己。通常這些人,總會陷入「職場人際關係」的不滿中。
也許有人認為江戶風範是老掉牙的舊傳統,但其內涵卻是身而為人所應具備的、也是理所當然的舉止風範。在江戶就連小孩也能做到的,然而現在的大人卻仍不及,不由得造就出了這樣自私妄為的社會。說來也真是可悲啊。
決心傳承江戶風範的契機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時雙親或長輩們也曾有心或無意地教導過某些江戶風範,或是曾見識過而深受教化影響。
也許有許多人「雖不知那是江戶風範,但平時早已身體力行」、或「自己就是那樣教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