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展
我家的神鬼老大

我家的神鬼老大

  • 作者:鄭宗弦
  • 出版日期:2012/12/10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延伸活動】

問題與討論

在這本書裡,值得探討的議題相當豐富。別忘了把以下的問題想一想,和師長或好朋友討論看看,你會有更多收穫喔!

◆為什麼很多人遇到問題,都喜歡求神問卜找解答?

◆肝病也被稱為臺灣的國病,說說看,你對肝病的認識有多少?

◆故事裡的老大是濟公活佛的化身,為什麼濟公卻無法保佑他平安健康?

◆你覺得老大以前真的當過流氓嗎?為什麼?

◆飲酒過量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也給家人帶來痛苦,可是有些人就是至死不能覺悟。你有把握以後不會變成毒蟲、酒鬼或菸槍嗎?你會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

◆老大病危時,如果你是他的家人,你贊成繼續幫他急救,還是放棄急救?為什麼?

◆再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大,你希望家人繼續幫你急救,還是放棄急救?為什麼?

◆家裡不幸有人過世,大家一定很傷心。可是,傳統的喪葬習俗卻規定家人什麼時候不能哭,什麼時候應該大聲哭,這是什麼原因?

◆故事裡,姐姐隨口胡謅,說老大的魂魄回家,還摸了表弟的頭,把表弟嚇得臉色發白,眼珠上吊。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老大的魂魄真的「煞到」表弟了嗎?

◆下葬時,伯公圍起現場,請夢娜為老大跳了一場脫衣舞。對這件事情,大家的看法很兩極,你的看法又是如何?說說看吧!

◆故事裡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表達「孝道」的方式,你認為誰的方式比較恰當?誰的讓你不以為然?原因是什麼?

◆故事中的阿嬤重男輕女,輕視媳婦,可說是傳統社會的典型人物。依你所知,你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有這種「重男輕女」的觀念嗎?想一想,說說看,現今社會中還有哪些「男尊女卑」的例子,值得大家一起討論?

◆故事裡,濟公的「勸世詩」,一直勸人家不要太這樣,不要太那樣,聽起來好像有點消極。你覺得會嗎?你覺得這樣好嗎?為什麼濟公要這麼做呢?

◆你有參加喪禮的經驗嗎?當時進行了哪些儀式,而這些儀式分別有著什麼樣的涵義?請列舉出來,和老師同學們討論看看。

◆現在有許多人簽署「生前契約」,向禮儀公司預購自己將來的葬禮活動,換句話說,也就是生前即針對身後事的內容預作規劃。你覺得這種做法好嗎?為什麼?

民俗小百科
有關臺灣閩南人傳統喪葬禮俗流程


臺灣漢民族傳統喪葬文化頗為複雜,依種族、信仰和地方文化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多以表現「孝道」為依歸。

根據人類文化學家黃文博先生從事鄉野調查歸納,所著的《臺灣人的生死學》(2000年8月,常民文化出版)一書所示,臺灣閩南人的喪葬禮俗,大約會經過四個階段:一、摒廳摃破瓷。二、接壽入新厝。三、騎鶴上仙山。四、牽經尋風水。

以下分別略述:

一、摒廳摃破瓷

「摒」有整理打掃的意思,所謂「摒廳」,就是整理客廳,把它改換成靈堂的意思。摃破瓷,是「婆仔」把裝有「銀角仔」(銅板)的瓷碗打破,表示亡者從此不再食人間煙火。

臺灣人忌諱說「死」這個字,而用「過身」來代稱。文雅一點的,就說亡者「去做仙」了,而家屬也相信亡魂是要去當仙了,即將「列位仙班」。

一般來說,壽終正寢者,在彌留階段,家屬要做好三件事:一、幫亡者穿壽衣。二、掠轎(抓轎),到糊紙店買一頂小紙轎,作為亡者上路之用。三、摒廳。

亡者斷氣之後,要將他移到靈堂的木板床上,並燒紙轎,這時家屬都不能哭。

「婆仔」會豎起竹篙(長竹竿),摔破裝有銀角仔的瓷碗,大聲念一些吉祥話,例如:摃破瓷,讓這的子孫錢銀崁(蓋)萬年。

最後再說:「孝男孝女哭出聲,金銀財寶滿大廳!」

這時家屬才能嚎啕大哭,跪爬進靈堂,在亡者腳後地面燒紙錢,又叫做「燒腳尾錢」。

二、接壽入新厝

接下來,要做「入木」(入殮)的準備:一、張羅喪服,給家屬穿孝服。二、發布訃聞。三、辭生牲禮,亦即「辭世盛宴」,是家屬為亡者在陽間所準備的「最後一餐」,以示告別人間。四、購買棺木。

棺木是亡者的新厝,前寫「福」字,後寫「壽」字,因此又用「壽」來代稱棺木。棺木到達喪宅時,家屬要跪迎新厝,叫做「接壽」。

入木後,蓋棺封釘,整個過程繁瑣,「婆仔」會念很多好話,家屬都要答「有喔!」封釘之後,家屬跪哭,繞棺三圈,表示依依不捨。

此後,亡者的媳婦要在棺材尾燒銀紙,拜「腳尾飯」,一天兩次,因為活人一天吃三頓飯,死人吃兩頓飯。

拜「腳尾飯」的媳婦要邊拜邊哭,並且要哭出聲音,越大聲越好,否則人家會說活著的人不孝,讓亡者「死沒人哭」。在臺灣鄉間,「死沒人哭」的含意就是「無嗣」,絕子絕孫,非常歹命,很不吉利。

就這樣每天拜,直到出殯。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