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孫子兵法》最早傳入日本 被視為「稀世珍寶」
日本孫子國際研究中心理事長服部千春博士在此間稱,千百年來,日本對《孫子兵法》最為推崇,興起了研讀中國兵書之風,《孫子兵法》中的很多名言都成了日本人的口頭禪,就連小孩都知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服部千春對記者說,《孫子兵法》何時走向世界,學術界尚未定論。許多著述都認為以日本最早,朝鮮次之。據中日兩國史籍記載,中國漢字於西晉時期即已傳人日本,至晚西元6世紀初葉,《孫子兵法》可能己傳入日本。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在歷史上文化交流頻繁,而日本奈良時代多次派遣學生到中國學習,無疑為《孫子兵法》的東傳搭建了便捷的橋樑。
有記載稱,《孫子兵法》攜歸日本「第一人」的吉備真備,就是日本奈良時代著名的遣唐留學生。這部名叫《續日本紀》的日本古書所說,吉備回國後奈良王朝曾派6人到太宰府跟隨吉備學習《孫子•九地》,這說明吉備確實從中國帶回被奉為「兵經」的《孫子兵法》,成為日本皇室的秘藏。如果這一記載成立的話,那麼《孫子兵法》傳入日本為西元735年,距今至少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而日本著名兵法史學者佐藤堅司卻認為,說吉備真備將《孫子兵法》傳入日本,時間過晚。按照他的推斷,中國兵法傳入日本是早在西元663年以前的事。佐藤的證據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之正史、名列六國史之首的《日本書紀》中,出現了「倏忽之間,出其不意,則破之必也」這樣的話,這與《孫子兵法•計篇》的「出其不意」以及《虛實》篇的「趨其所不意」,在文字和意思上是相同的。
佐藤還推斷,這一年來自朝鮮半島百濟國的幾位兵法家到達日本,在那裏領導修築了幾座城池,並因為精通中國兵法被授予榮譽勳位。佐藤推測很可能是這幾位百濟兵法家把中國兵法傳入日本的,而且這部兵法可能就是《孫子兵法》。於是,他將《孫子兵法》傳入日本的時間向前推了70多年。
美國《孫子》研究家撒母耳‧B‧格裏菲思在他的英文版《孫子兵法‧戰爭藝術》中考證,西元516年,中國一位熟悉兵書的學者曾到日本,那年日本繼體天皇又說過「夫將者,民之命與國之存亡所系也」,這句話顯然受了《孫子兵法》中「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的影響。由此又將《孫子兵法》傳入日本的時間向前推了一個多世紀。
儘管說法不一,但《孫子兵法》最早傳入日本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服部千春對記者說,《孫子兵法》在日本的傳播源遠流長,被視為「稀世珍寶」,日本的許多智慧也都是從孫子那裏學來的。
日本學者對《孫子兵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十三篇是兵之要樞」。尾川敬二在《孫子論講‧自序》中稱孫武是「兵聖」,「東方兵學的鼻祖,武經的冠冕」;福本椿水在《孫子訓注‧自序》中稱孫子是「兵家之神」;北村佳逸在《孫子解說‧自序》中稱孫子是「兵學家、哲學家,且是東方第一流的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