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導讀/夏千紅
這是一本拍攝雨林生態的珍貴記錄,也是一本以攝影展現生命之美的散文集。作者是出身於台灣商業攝影圈,後又轉戰於新聞前線的前《中時晚報》攝影記者吳方明,此書是他移居中美洲貝里斯之後,在那裡生活十七年的生態觀察記錄。
吳方明喜歡大自然,以前在台北時,他就常常帶著全家到郊外享受與大自然的對話。有時是在月色中驅車前往台北烏來山區,在靜僻的路燈下與孩子一起觀察鍬形蟲。如果有長假,便一路南下直達墾丁公園,順著沿海公路,白天觀察各種鳥類、昆蟲,夜晚尋找椰子蟹。暑假來了,那就再直奔屏東,辦個入山證,領著孩子進山,去尋訪排灣族人傳說中的神祕鱒魚。再不,就是帶幾枝筆,幾瓶水溶性原料,領著孩子到海邊或溪邊為石頭畫上眼睛鼻子或嘴巴……,反正大雨一來,就將一切沖刷乾淨,他們只要將美麗的記憶裱框掛在腦海中……
1996年一月,吳方明辭去報社工作,帶著妻子兒女,在親友憂心忡忡的眼光下,毅然踏上移民之路。當時的貝里斯對台灣人而言,不但十分陌生,也是一個在吳方明童年的地理課本上,根本沒有記錄的國家,那裡,除了熱帶雨林,還是熱帶雨林!
貝里斯,一個位於中美洲,上接墨西哥,東瀕加勒比海,西鄰瓜地馬拉的小國,全國僅三十萬人口,土地面積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二,是一個尚未遭受工業污染的地方,早年只有馬雅人在其間生活。十六世紀後,開始有加勒比海海盜與西班牙艦隊登岸探險,當時貝里斯幾乎都是原始雨林,林業資源豐富,盛產世界最頂級的桃花心木,後來成為英國人與西班牙人爭相奪取利益之地。及至十八世紀,英國戰勝,逐出西班牙人,把貝里斯據為殖民地,取名:英屬宏都拉斯,直到1981年,才正式獨立,更名為「貝里斯」,並加入聯合國。
貝里斯的雨林佔全國總面積70%以上,其中孕育珍貴的生物物種,比已開發的巴西,印尼等雨林國家都豐富完整。它擁有超過六十個以上的植物、動物、鳥類、海洋及堡礁等保護區,有些地方甚至還是完全原始、與世隔絕、人煙罕至的熱帶雨林,也因此吸引世界各國生態專家,動、植物學者前來研究。
熱愛大自然的吳方明,一來到貝里斯,就像拜訪一座大自然生態博物館,遠離了台北市的繁華喧囂,不再整天追逐社會新聞四處奔波,沒有BBcall的呼喚。移民貝里斯的第一年,吳方明一家四處探險遊玩,雨林賞鳥觀蟲,馬雅古蹟巡禮,攀登神殿,探尋神祕古老洞穴,加勒比海浮潛,在星空下的貝里斯河坐在獨木舟上夜釣……。尤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手執當地人的長刀,進入雨林探險。在他眼中,每每揭開一片地上的落葉、石頭或移動一截倒下的樹幹,都是一陣驚喜,他總是可以發現藏身其中,不曾見過的物種。
他也常帶著家人到海邊垂釣,僅一兩個鐘頭就可以拉上一百多條小黃魚,在南方的海灘隨處一坐,屁股底下,腳邊踩的,手上摸到的,除了海水及細沙,就是一粒粒人稱海瓜子的一種淡白鑲紫的海蜆,牠們多到幾乎連移動位置都不需要,閉眼隨手撿拾,輕輕鬆鬆就揀滿一大桶,分送鄰居後,還是多得吃不完。
雨季來臨之前,住在首都貝爾墨邦(Belmopan)的他,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得清掉幾乎滿滿一大畚斗前一夜落在門前燈下的獨角仙及金龜子,每年約八、九月份,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燕蛾,從早到晚成群的北飛遷徙而去。
然而,不過是短短的幾年,沙灘上的海瓜子已幾乎絕跡,海裡的魚也大量銳減,就連獨角仙與金龜子也少得一年見不到幾隻,至於遷徙的燕蛾,更是不知從何時起,再也不見蹤影,吳方明驚覺因為溫室效應,導致整個地球生態受到影響,連幾乎沒有任何工業污染的小小的國家――貝里斯的昆蟲、鳥類等物種也正銳減中。
吳方明便與我一起邀請長期在貝里斯做熱帶水底生物研究的美國籍河川生態學者RayEdwardBoles與荷蘭籍的環境生態學者JanCornelisMeerman,四人一起創立「貝里斯熱帶生態昆蟲基金會」,以傳遞拯救生態環境為宗旨,開始宣導推廣生態保護。同時,吳方明也將他觀察過的昆蟲花鳥等生態拍攝下來,在《宇宙光》雜誌「世界真奇妙」專欄中連載。
2009年五月吳方明的首篇生態散文〈我家後院――記一個小小的伊甸園〉在《宇宙光》雜誌以專欄問世,除了攝影,他也撰稿,此專欄一寫就寫了二十餘篇,為期兩年多,不但叫好叫座,也博得廣泛讀者熱烈迴響。本書就是收錄吳方明在《宇宙光》雜誌上登過的二十餘篇「世界真奇妙」專欄,集結而來,篇篇精彩,生動活潑,讀來十分親切可喜。透過他的攝影和細膩的描述,鳥類、蜥蜴、昆蟲……,一一躍然紙上,讓許多原本對戶外生物退避三舍或一無所知的讀者印象深刻,興味盎然,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中大部分的主角,都是在吳方明家後院、我家後院,或附近發現拍攝的,他一共拍了幾萬張,最後才精挑細選,將最精華的照片呈現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