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所以你就是大衛的爸爸,
而且他是你僅有的小孩,
而且新切的泥碳在腐爛,
而且未完的工作被放下,
只因為一個老人哭泣了,
只是一個悲痛的老頭子,
為了大衛,他的孩子大衛,
那個永遠不再回家的孩子。

這個末日大戰究竟成就了什麼(如果有的話)?比利時與北法的德軍部隊被肅清了;羅馬尼亞、波蘭、烏克蘭與波羅的海諸國境內也是如此。德意志、俄羅斯、土耳其帝國被削弱;奧匈王朝被完全摧毀。匈牙利版圖縮小;保加利亞也是如此─還包括大不列顛,因為逐步失去愛爾蘭的大部份。新的國家被創建了:奧地利與匈牙利分成兩個國家;塞爾維亞人達成了他們的目標,建立了一個南部斯拉夫族的國家─一九二九年之後被稱為南斯拉夫);克羅埃希亞人、斯洛文尼亞人也建立國家了(還有波士尼亞的穆斯林);捷克、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與芬蘭成為獨立國家。義大利擴大了,雖然不如其領導者所希望的那麼大,只納入了南蒂羅爾,依斯的利亞半島、達爾馬提亞一部分以及(於一九二三年)多德卡尼斯群島。

法國收復了於一八七一年失去的亞爾薩斯與洛林。法國與英國也擴大了殖民帝國的範圍:他們以托管的名義接收了敵國先前擁有的地區:敘利亞與黎巴嫩歸法國,伊拉克與巴勒斯坦歸英國;英國還致力於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家園」。喀麥隆與多哥蘭也為這兩個戰勝國所共享。此外,德屬西南非歸於南非,德屬薩摩亞歸紐西蘭,德屬新幾內亞歸澳洲,英國也迅速取得德屬東非,讓比利時與葡萄牙十分惱怒(他們只取得非洲較差的地區作為安撫)。不管怎麼說,撒遜於一九一七年七月所說的十分正確:這場戰爭「已經變成一場征服戰爭」;鮑福爾也說,世界地圖上「紅色還可以再多一些」【英國地圖傳統上用紅色表示英國領土。】。

在凡爾賽會議之前英國最後一次戰爭內閣會議上,艾德溫‧蒙塔古用冰冷的語調說,他很想聽聽看有誰是反對英國併吞全世界的。然而美國已經成為英國作為世界銀行中心的對手;美國已經站到全球超級經濟強權的門檻上。而且威爾遜總統構想的以國際聯盟與國際法為基礎的「世界新秩序」已經得到實現,即便如果不是他夢想中最接近烏托邦的形式。很少人注意到日本的企圖心;日本想要分的一杯羹是接收德國在山東的租界。而且當土耳其與俄羅斯違反瑟芙荷條約,快速地瓜分了獨立的亞美尼亞時,也沒有國家提出嚴重的抗議。

也許更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的羅曼諾夫王朝、奧匈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以及普魯士的霍亨索倫王室都倒台了(鄂圖曼的蘇丹不久後也步入後塵);共和的政體取而代之了。在這個面向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君主制與共和制長久的衝突歷史的轉捩點;這場衝突的根源在於十八世紀的美國與法國,而且事實上還可以追溯地更早,到十七世紀的英國。雖然一九一一年確實有兩個君主制政府垮台了─中國與葡萄牙─,但是共和制在一九一四年仍然相對僝弱;有些保守派相信,這場戰爭可以讓共和制完全消失。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