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靜人活物

靜人活物

  • 作者:潘國靈
  • 出版日期:2013/06/28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分裂的人

1. 女—女


直至我把自己的分身照見出來我才變成了一個完整的人。其實「你」一直都在只是每多隱伏於軀體內如蟲子寄身於心房,有時也外化成一個人形靜默地坐在我眼前但無人看見。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把「你」隨身攜同「你」不向任何人說話好像一個自閉兒只向唯一的我傳話「你」的話我多數能夠捕捉但不一定來得及照料。照鏡子的時候「你」每每一閃而過因為鏡子中的我是我也不是「我」,一個人照鏡子是自我欣賞也是自我聲討的最佳時候。

雙生兒。我曾經問過母親,我來的時候是否有一個姊或妹跟我前後腳一起到來,但不幸臍帶纏著了她脖子從母親子宮走出來的是一個粉嘟嘟的人體與一個紫藍色的屍體。母親眉頭深鎖地說,也沒責怪之意:「沒這回事。你一個人赤裸裸來到世上。臍帶很快就剪斷了。」

大多數時候「你」非常安靜也與我非常合拍。偶爾與我意見不合但「你」的聲音比我更微弱也更內在。升上中學後「你」開始更有主見,在我參加群體活動時,自閉或內向的「你」搖著我的衣角嚷我躲開,在人群之中「你」感到一種說不清的不自在,我參與同伴的遊戲作樂我扮演著投入的角色但突然間可以噤聲不語以致從人群中走出來。如果不是「你」在我心房內嚙咬鑽洞,我也許便可以真正忘乎所以地投入而不用只是「扮演著投入的角色」,儘管周遭可以把兩者細微分辨出來的同伴幾乎可說沒有。漸漸我也習慣並且更深切地明白,完全投入的那個不是我,扮演著投入角色的那個也不是我,是同時穿梭於投入、疏離、扮演投入、扮演抽離、突然撤退之間,處於不穩定伏特升降的那個才是我—我們—我和「你」。

直到多年後,我的母親一次談起我童年時說:「你小時候患過思覺失調。」說時也帶笑意,可能以為事過境遷,很多敏感孩童在成長期也會出現幻想失神的徵兆,都屬過渡性,長大過後便歸於正常。我當時也向母親淡然一笑,體內的「你」微微傳來一把聲音:「母親搞錯了,『你』小時候,根本就未有『思覺失調』這個說法。這個名字是二十一世紀才被醫學界發明出來的。」

我非常清楚,過渡性的東西不只是過渡,而是已經深入骨髓成了「本質」。我現在常常仍看見「你」、聽見「你」,有時躲在衣櫃裡,有時躲在床下底裡,有時在我低頭伏案寫作的時候,「你」在旁邊靜謐地以一對穿透的眼睛在審視我在時光中雕刻的文字。在我敲打鍵盤的時候,在我自言自語的時候。在我寫作猶如面壁玩手影、自我傾聽、自我禱告,同時也是自我遊戲的時候。甚至在我一人進餐的時候,「你」就坐在我對面的卡座低頭默想剛才掩卷的書籍,沒有侍應會來騷擾「你」或招呼「你」因為他們根本看不見。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