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全年蔬菜圖鑑
台灣氣候溫暖,加上優良的農業技術,許多蔬菜都成為全年均可上桌的種類。雖然少了一點季節感,但是庶民餐桌上卻少不了這些台灣人每天食用的蔬菜,是讓人倍感親切的植物夥伴。
菠菜
【別名】菠菱菜、紅嘴綠鶯哥(中國江南) 、飛龍仔菜(台語)、角菜(客語)
【學名】Spinacia oleracea
【英名】Spinach
【科別】藜科
【原產地】高加索山脈一帶
【常見品種】裂葉種、圓葉種
【盛產季節】全年均有,盛產於11~4月,裂葉種及圓葉種從秋末到春天均可採收上市,夏季以高冷蔬菜區的生產為主。
【建議清洗處理方式】菠菜通常全株採收,根部和密生的葉柄基部多有泥沙,清洗前最好先行切除再仔細沖洗。不耐存放,買回後宜儘快食用。
對菠菜的第一印象來自於1960及70年代風行一時的美國卡通「大力水手」,每次看到原本手無縛雞之力的卜派打開菠菜罐頭,一吞而下,馬上變成力大無窮的大力水手。當時小小的心靈對菠菜的神奇魔力深信不疑,每每只要媽媽端上清炒菠菜或是我最愛的豬肝菠菜湯,總是大口吃下肚,絲毫不曾遲疑。
時至今日,菠菜依然是台灣家庭餐桌上必備的綠色蔬菜之一,原本只能秋冬季節生產的菠菜,由於需求量大,現已全年均可上市。但是菠菜源自溫帶地區的身世,不難理解其生長喜愛冷涼的氣候,因此從初秋一直到春天生產的菠菜,最為當令,也比較少用肥料與農藥。而夏天的菠菜則主要來自高冷蔬菜區,肥藥均重,價格也高,是否一定要四季都吃得到菠菜,實在是值得商榷的事。
台灣的菠菜主要有裂葉種和圓葉種,我個人比較喜愛植株矮小、葉片有鋸齒的裂葉種,覺得它的菠菜味濃厚,吃起來清脆美味,是從小吃到現在的在來種菠菜。而植株高大的圓葉種菠菜屬於西洋種,特別是葉柄長而清脆,深受大眾喜愛,加上份量十足,買一把就足供全家人吃,因此一直是菠菜生產的重要品種。其實兩者的生長差異不大,但圓葉種的病蟲害問題較為嚴重,因此比較需要用藥,而裂葉種的氣味強烈,似乎比較不受昆蟲的青睞。
菠菜的濃綠葉片提供了許多人們需要的養份,一般而言,菠菜含有豐富的鉀、鐵等礦物質,但是其鐵成份並不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高鉀的含量也不適合腎臟有問題的人食用。此外,菠菜含有草酸,若與含鈣豐富的食物一起烹飪,容易形成草酸鈣,而不致被人體吸收,因此西方人烹煮菠菜時,常會加入奶油、洋菇或牛奶煮湯,應該就是利用這個特性,讓菠菜內草酸造成的澀味消失,變成滑潤順口的濃湯。
小白菜
【別名】不結球白菜
【學名】Brassica chinensis
【英名】Chinese Mustard
【科別】十字花科
【原產地】中國長江流域一帶
【常見品種】品種繁多,如土白菜、皺葉白菜、黃金白菜、鳳山白菜、台農一號等。
【盛產季節】全年均可上市,但炎熱的夏季多半需要用藥,特別是颱風過後搶收的小白菜,最好避免購買。
【建議清洗處理方式】全株採收,宜切除根部之後,仔細清洗葉柄和葉片,再浸泡於清水內。不耐存放,購買後最好一兩天內食用完畢。
小白菜應該可以說是台灣最家常的蔬菜種類之一,早年經濟不寬裕的年代裡,能夠有零用錢吃一碗陽春麵,就是天大的享受,那清甜的骨頭麵湯,咀嚼有勁的麵條,再搭上一把青翠的小白菜,讓人百吃不膩。陽春麵與小白菜是千古絕配,直到現在我還是如此深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