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苦悶的臺灣
刺客瞄準蔣經國,扣下板機的剎那,說時遲那時快,美方安全人員撲前阻止。他的手被往上架開,子彈從蔣經國頭頂飛過,擊中飯店的玻璃旋轉門。
現場驚亂雜沓,刺客立即被高頭大馬的安全人員壓倒在地。他一邊掙扎,一邊大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讓我像臺灣人一樣站起來!)隨後與另一名躍身搭救他的東方男子,雙雙被押入警車載走。
國際孤兒
一九四九年底,國民黨政府敗退來臺;隔年三月,蔣介石「復行視事」,中華民國風雨飄搖;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軍協防臺灣,中華民國才轉危為安。但這時的世界地圖,已經是兩個中國。
韓戰結束,冷戰成型。蔣介石倚仗美國的強力護航,使中華民國一直到一九七一年,都勉強保留聯合國安理會的席次。蔣堅持「漢賊不兩立」,使中華民國的外交史形同斷交史。一九四九年與蘇聯、東歐各國斷交,一九五○年與英國、挪威、瑞士等國陸續斷交,到了一九七○年,只剩六十五個邦交國。
美國從一九六一年甘迺迪總統開始,已考慮「更接近現實的情況」,研議「兩個中國」案,甚至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承認臺灣為獨立國家做條件,來交換美國的承認,並進入聯合國。
一九六三年甘迺迪遇刺身亡,副總統詹森繼任,深陷越戰泥淖。詹森之後的尼克森,強調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性,尋求中國協助以解決越戰問題。尼克森在一九六九年一月的就職典禮上,表示要改善中美關係。一九七一年,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密訪北京,安排尼克森訪中,為兩國建交鋪路。為此,尼克森要送北京一個大禮,就是讓中國進入聯合國。
那時,臺灣或許還有機會變更國名,或改以普通會員資格留在聯合國。一九七一年八月二日,美國國務卿羅吉斯(William Rogers)在記者會上,針對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說,美方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但反對驅逐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