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舊約敘事文體
聖經有很多不同的文體,包括敘事文體(narratives)、詩歌文體(poetic literature)、智慧文體(wisdom literature)、先知文體(prophetic literature)、比喻文體(parabolic literature)、書信文體(epistolary literature)和天啟文體(apocalyptic literature)。
舊約聖經比較多的,就是敘事文體,不少舊約書卷大部分或全部都是敘事文體,包括創世記、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約拿書、哈該書等。其他的舊約書卷,包括出埃及記、民數記、耶利米書、以西結書等,也包含相當可觀的敘事文體。
當然,新約的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也主要是敘事文體,可見敘事文體的重要性。可惜的是,華人教育的背景以數理為主,對文科比較不熟悉,所以遇見聖經的敘事文體就自然似懂非懂,不像對保羅書信的邏輯推理那麼的有把握。讀者要看懂敘事文體,就需要注意敘事文體的一些基本的元素,包括故事的背景(setting)、角色的描繪(characterization)和故事的情(plot)。
故事的背景又可分為地理方面(geographical)、時間方面(temporal)和文化方(cultural)三種;角色的描繪則需要注意作者對主角(protagonist)、反派(antagonist)、襯托角色(foil character)等的描述,而這些描述常常是透過故事裡面人物的對白(dialogue),或內心的獨白(monologue)呈現出來的;故事的情節則需要分辨各種故事不同種類的衝突(conflict),包括角色之間的衝突(如以掃和雅各兄弟相爭)、人物內心的衝突(如大衛要否傷害掃羅王)、能否生存下去的衝突(如亞伯拉罕因饑荒下埃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