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暢銷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殷海光與自由主義》弁言(節錄)
柯慶明(臺大新百家學堂執行長)


雖然以「尋求真理」為職志的「大學」最為接近「自由主義」的理想;但並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有此種立場,大學中的所有師生都有這種理念與自覺。國立臺灣大學卻很幸運的在價值混亂的戰後,出現了兩位重要的自由主義者,首先是傅斯年校長於1949年11月15日的第四次校慶演說詞,為臺大的存在作了定調:

臺灣大學應該以尋求真理為的目的,以人類尊嚴為人格,以擴充知識、利用天然、增厚民生為工作的目標。

傅校長同時,不但參與了後來影響深遠《自由中國》雜誌的創辦,並且在1949年11月的創刊號發表了〈自由與平等〉一文,強調政治自由先於經濟平等的立場,他在結論中強調:

沒有經濟平等,固然不能達到真正的政治自由,但是沒有政治自由,也決不能達到社會平等。……在「自由」「平等」不能理想的達到之前,與其要求絕對的「平等」而受了騙,毋寧保持著相當大量的「自由」,而暫時放棄一部分的經濟平等。這樣,將來還有奮鬥的餘地。

《自由中國》的創刊號上,同時亦刊載了殷海光先生的〈思想自由與自由思想〉,該文除了亟陳「獨裁極權的統制與思想自由」不相容,其弊害與種種統制方法;終於強調:「要實現思想自由,必須能夠自由思想」,因而指出此類思想的許多特質,而歸結到:「爭取思想自由的艱難事業,必須具有自由思想能力者自己去完成。」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