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拉丁美洲七講

拉丁美洲七講

內容連載 頁數 1/10

壹、前言

1823年美國提出「門羅主義」(MonroeDoctrine)後,拉丁美洲逐步成為歐洲國家難以染指的「美國後院」。

然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或因美國的錯誤政策,或因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或因左派政權興起,導致拉丁美洲逐漸從「反美」向「脫美」移動。影響二十一世紀初拉丁美洲國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可歸納為以下三者:美國衰退、中國崛起、和拉美轉型。

一、美國衰退
2012年4月,包括前總統、大使、教授等約一百名關心美國與拉美事務的學者專家聯名透過華府智庫「美洲對話」(Inter-AmericanDialogue)發表的《重塑關係:美國與拉美》(RemakingtheRelationship:TheUnitedStatesandLatinAmerica)政策報告指出,大部分的拉美國家認為「美國和他們的需求愈來愈無關,由於能力不足,美國已無法提出拉美關切議題的建議並付諸實施」。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統計,2000年美國的生產占世界總產值的31%,到2010年下降到23.1%。如果根據購買力平價(PuchasingPowerParity,PPP)計算,中國經濟規模可能已經超過了美國,《經濟學人》(TheEconomist)預測中國經濟規模最早可能在2018年超越美國。

2008年歐巴馬(BarackObama)競選總統期間最常引用的觀點是美籍印度裔政論家、哈佛政治學博士札卡瑞亞(FareedZakaria)所著的《後美國時代的世界》(ThePost-AmericanWorld),該書認為美國確已開始衰退,而中國和印度正在崛起。

2012年競選連任期間,歐巴馬卻高度讚賞卡根(RobertKagan)所著的《美國所打造的世界》(TheWorldAmericaMade),該書僅一百四十九頁,但強力吹捧美國的偉大,並強調美國絕未走向沒落和衰退之路,不僅是世界獨強,其軍力更沒有任何國家可比。但也有可能是「歐巴馬為他自己,也為美國描繪了『山在虛無縹緲間』」的『美國世紀』」。

門羅(JamesMonroe)總統的歷史地位雖不高,但他於1823年所提之「門羅主義」─禁止他國染指美國的「後院」(拉丁美洲),不但成為日後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更使其個人得以留名歷史。

10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