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第一本居家必備經絡穴位拔罐書

第一本居家必備經絡穴位拔罐書

  • 作者:王寶玲
  • 出版日期:2014/01/22
內容連載 頁數 1/2

拔罐療法概述

拔罐療法又稱「拔火罐」、「吸杯療法」等,是一種以杯罐當作工具,藉助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以產生負壓,使其吸附於穴位皮膚或患處,利用吸拔和溫熱刺激等,造成人體局部充血或瘀血現象,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

拔罐療法簡史

拔罐療法,在中國已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因為古人常以獸角做罐治病,所以又稱之為「角法」。考古學家發現,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拔罐療法。

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獸角治療疾病的記載。

東晉醫學家葛洪著作《肘後方》,也有角法的記載。唐代王燾著作《外臺祕要》,也曾介紹使用竹筒火罐來治病:「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無節頭削令薄似劍,煮此筒子數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數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唐代太醫署還將「角法」單列為一門學科,學制三年,學習理論、操作和臨床等方面,形成比較完整的醫學體系。

從上可知,我國晉、唐時期就已非常流行用火罐治療病症了。

唐以後的醫家們,不僅繼承了先人的成果,還進一步發展拔罐療法,使之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例如:宋代醫家就將拔罐療法的適應症擴大到內科疾病中。

在宋代醫書《蘇沈良方》,就有用火罐治療久咳的記載。清代著名醫藥學家趙學敏,曾用拔罐療法治療風寒頭痛、風痺、腹痛等。清代醫家吳謙在《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訣要》中記載了拔罐配合中醫、針刺等治療疾病的方法。

現代的拔罐療法

近幾十年來,拔罐療法有了更大的發展,臨床應用從比較單一的範圍已經擴展到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皮膚科、五官等諸科。不僅如此,拔罐療法還受到世界各國的喜愛,在法國被稱為「杯術」,在前蘇聯被稱為「瘀血療法」。總之,拔罐療法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又因其有許多的優點而被稱作是21世紀的「自然療法」。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