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開學書展
養生秘笈:四季防病篇

養生秘笈:四季防病篇

  • 作者:崔紹漢
  • 出版日期:2012/10/12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春夏早起,與雞俱興,秋冬晏起,必待日光

此語出自《養生經》,意思是春夏兩季,人們應當習慣早起,雞一鳴就起床,而秋冬兩季,人們可以遲一點起床,一定要等日出了才起床。本句的思想其實源於《黃帝內經•四氣調神論》,原文提到古人如何順應四時的養生方法,由於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不同,故此人們應該適應這些氣候的變化而講求養生之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復始,春回大地,筆者認為值得先引述古人在春天的
養生之道,以供大家參考。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論》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意思是春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間生氣勃勃,萬物欣欣向榮。人們應當入夜即睡,早上早點起床,在庭院大踏步運動,把頭髮散開,鬆弛身體,使精神意志隨着春天生發之氣而展現生機。

春季的三個月由農曆立春日開始至立夏前一日為止,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在北方,冰雪融化、寒氣開始消退;在南方,天氣和暖,濕氣回潮,無論南北天氣的轉變都為草木萌發,萬物復甦提供了條件。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而冬藏為春生提供了條件,秋收為冬藏提供條件,夏長為秋收提供條件,而春生為夏長提供條件。再說春三月,古人強調人的生活起居與精神意志,應該順從春天升發之氣,以確保到夏天陽氣盛發,體能與意志均能保持旺盛。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