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3章 恐懼有多昂貴?──「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人急造反,狗急跳牆」這句話比喻人往往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腎上線素受到刺激大量增加,原本不會的事也能突破恐懼,冒死一搏而求得生路─這句話大概就類似於「豁出去了」這樣的主題。
鄭國是個小國,長期以來一直夾在要「依附晉國」或是「服侍楚國」兩個大國的為難之中。尤其當晉楚關係惡化的時候,至少會有一國來為難鄭國,這時鄭國的國君、臣子簡直就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時刻刻戰戰兢兢。他們的關係以本書出版時的國際情勢來比喻的話,大概等同於俄羅斯不願讓烏克蘭納入西方勢力,所以強硬地對烏克蘭做出許多牽制;烏克蘭就是鄭國的化身,俄羅斯與西方諸國儼然就是晉楚兩大勢力。
當年鄭穆公在晉楚間,有一回晉靈公召盟八國國君,卻獨獨不見鄭穆公,就是因為他認為鄭穆公對他有貳心,所以要給他難堪。鄭國大夫「子家」就寫信給晉國的大夫「趙宣子」。他在信中不但細數鄭國國君即位三年以來,盡心朝貢晉國、為晉國解決問題,表達鄭國絕無貳心。都已經做得如此竭力,但是晉國還是這樣子污衊自己,那麼我們鄭國這個小國家,也只能等著晉國消滅了,沒有辦法再為晉國做得更多了。
「古人云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書信的最後就以這段話做結。意思就是說,我們雖然是小國,但是當我們決定要豁出去的話,就好像古人不屑於畏首畏尾的心態,更舉了鹿如果面臨險境,也無暇選擇有樹蔭的地方就死。倘若晉國真要下這樣無理的命令逼迫鄭國至此,那我們鄭國即使滅亡也將採取非常行動了。
這段宣告書,大概是鄭國錦囊袋中的最後一計了吧!還好也確實產生了效果。晉國趙宣子收到信之後,就派遣大夫到鄭國和談,兩國再度握手言和。當鄭國面對生死存亡之際,頗有一種「要頭一顆、要命一條」的反抗就義姿態。也的確當他們突破恐懼,換得了晉國的以禮相待,讓鄭國絕處逢生。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