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加碼領券限折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由於堅持背負了文化及內在壓力,因此無論我們如何情緒性地指控放棄的行為,其實都不會太過誇張。從最簡單的層次來看,你很難證明自己不是傳統定義中的那種放棄者,例如那個情緒化反應的人、沒有魄力撐下去的人、缺乏內在力量而無法度過難關走到底的人、團隊中的那個軟弱的人,因為要承擔的太多,於是這些就成了堅持下去的好動機。
 
在團體中,只有在放棄壞習慣時,我們才會把放棄當成是積極主動的行為。
 
其他時候,放棄被視為被動消極,而且不是一種良好的反應。基於這些原因,即使你只是在盤算放棄,你也會發現自己深陷龐大的情緒騷動,更別提採取自我防禦的姿態了。文化環境要求我們為放棄提出正當的辯護理由,在公開場合及私底下皆是如此,這也產生了極大的情緒包袱。想當然耳,這就成了情緒性鼓勵我們堅持下去的方式之一。
 
我們為什麼逃避放棄,還有一個等同重要的因素:在面對情緒或生理上的痛苦時,人類基本上都會傾向於逃避。當陷入了有害或壓力下的環境,也許是在工作或人際關係的領域,人們大多會傾向於繼續應付已知的情緒痛苦,而不去面對未知的情緒騷動,也就是萬一決定要放棄時,他們就必須去探索的那種未知領域。
 
在心理治療師的辦公室裡擠滿了陷入這種困境的人,他們選擇待在讓自己極度不快樂、不過較熟悉的環境中,繼續堅持下去。此外,堅持不會帶來任何羞恥、失勢或失敗的感受;我們通常會把這些感受和錯誤的放棄,聯想在一起。
 
因為堅持目標幾乎被視為是一種美德,所以這麼做會帶來某種程度的情緒平靜,而不是放棄所帶來的騷動不安。
 
本書要提倡及闡明的那種放棄雖然完全不同,不過也有它的情緒商數。有技巧的放棄,就定義上來說,是離開熟悉的環境、探索新領域、經歷一段曖昧不明的時期,並且處理放棄重要事物所造成的情緒餘波。就定義上來說,這些都是難以掌控的複雜情緒,不過到最後一定會在情緒上帶來更大的滿足。
 
管理情緒是很重要的一環,不光是在有技巧的放棄方面,在重新設定新目標的過程也是如此。強調堅持到底讓我們守住原有崗位,但是卻不合理地沒有教我們要如何管理情緒,而是一味包容。就這種定義來說,掌握放棄的技巧也關係著情緒教育。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