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9
直到現在,已經有超過十年的時間,我到全世界各地協助訓練談判專家──譬如警察單位的危機處理談判專家、國際談判桌上的外交官、商事律師、貿易商、人力資源部經理等等。每一次,我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你們碰過最棘手的談判是什麼?」,答案永恆不變地都是:「跟我的孩子談判!」而且這個難題似乎不是專屬於某個文化,或特定的地區才有,因為在我曾經執業的每一個國家,都無一例外。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跟自己的孩子談判,又是什麼讓這類的談判變得如此複雜呢?
為什麼要跟自己的孩子談判?
談判行動最常見的定義,多繞著商事貿易打轉,但就算「談判」的根源跟重利的商業行為劃不清界線,不過不可否認地,今日的談判已經演變成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我們跟老闆談判、跟合夥人談判、跟親近的人談判……因為談判就是全球通用的一種解決爭端的方式。
談判是家中每天常見的行為
所謂家庭是由有血親連結的一群人所組成的團體,家庭擁有法人身分、一個姓氏、一份共同的祖產,家庭成員之間也存有法律規範的、道德上的以及物質上的權利和義務。當然,孩子的教育和幸福也名列家庭存在的理由之中。
二十世紀初期的家庭結構多半為威權制,一位嚴父對子孫輩有無上的權力,另外還有一位慈母負責執行父親的決定。在這種情況下,談判當然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某種民主開始在家庭落腳生根,談判於是有了大展長才的機會。
然而,我們都沒有受過訓練,不知道該如何與自己的孩子談判,也不知道如何去克制與平衡可能會阻礙彼此清楚、敏捷且有效率地看清各方目標的情感和愛。
隨著時間過去,家庭的概念在近二十年來有了大幅度的改變。
盧卡斯今年九歲,我們問他家裡有些什麼人,他這麼回答:「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學校同學和臉書上的一堆朋友。」但盧卡斯卻忘了哥哥、妹妹、阿姨、爸爸的新太太……但這些成員無一不影響著父母和子女之間所維繫的關係,所以家庭概念的擴大解釋一定要納入考量1。
我們問盧卡斯,哪些人對他影響最大?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的朋友!」
共
9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