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丹尼爾教練的跑步法則
 
除了上述關於成功的四個要素之外,下面我還想提出我稱之為「練跑的根本大法」。我設計出這些基本法則的用意是希望所有的跑者,不管你的程度如何,都能從訓練中獲得最大效果。就算是由同一個教練指導,並且在相同的計畫或環境中進行訓練,每個跑者的反應也不可能相同,因此下面這些基本法則就是為了協助你去評估訓練成效,並提高個人的訓練品質。
 
1. 每位跑者都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每位跑者都有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有些跑者天生就有適合跑步的肌肉組織,肌肉裡佈滿了高比例的耐力型慢縮肌纖維,這種肌纖維會加大跑者有氧引擎的馬力(意味著這種跑者的最大攝氧量較高)。另一方面,某些跑者最大攝氧量雖然不高,卻因為身體各部力學結構的完美組合,而展現出優異的跑步效能。我認為所有跑者都應該先花一些時間來瞭解自己哪裡比較弱,然後先強化目前的弱點。舉例來說,如果某位跑者覺得自己耐力很好但沒速度,那初期(甚至到中期)的訓練重點就應該先提升速度,到最後幾週後再把訓練重點移回本來就擅長的耐力,使跑者的能力得到最佳的發展。
 
2. 跑者必須保持正向思考
 
不要老是在沉溺在負面思想中,不管是採用哪種訓練課表,都該試著找出裡面對你有正面幫助的部分。舉例來說,某位跑者在訓練完後表示自己身體不舒服,如果此時教練、隊友或訓練夥伴還跟他說「喔,你今天跑得真是一塌糊塗」,原本他狀況已經不好了,一聽到其他人這麼說更是心情盪到谷底。所以比較好的方式是從正面的觀點來看待他今天的表現,例如可以這樣說:「雖然你今天的狀況好像不太好,可是從擺臂的姿態看得出來你一直在努力。」
 
3. 身體狀況本就有起有落
 
即使是世界記錄保持人和奧運金牌選手,偶爾也會有不想比賽的時候。通常,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下,對於距離愈長的比賽就愈缺乏比賽動力。比如在身體不好的情況下,完成一場全程馬拉松會比五公里賽後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如果選手在賽前感覺狀況不佳,我必然會勸選手放掉這場比賽,不會讓我的選手在比賽中掙扎。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