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啟程時的熱情
(一七九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十月八日)


擁有六十四門火炮的戰艦「獅子」號,東印度公司的容積為登記一千兩百噸的三桅船「印度斯坦」號和一艘小型護衛艦「豺狼」號在早潮時起錨了。朴次茅斯港很快就被拋在後面。船隊朝西航行。為了利用風向,馬戛爾尼勳爵放棄了在韋默思停留。當時英王陛下闔家都在韋默斯,事先曾約他在那裡稍停。在「獅子」號的艉樓上,馬戛爾尼深深地呼吸著海上的空氣。他為這次冒險所陶醉:英國國君從未派過如此龐大的使團;歐洲國家也從未委派過同樣規模的使團到中國。
馬戛爾尼並非初出茅廬,他先後曾任駐俄國沙皇陛下處的公使、加勒比總督和馬德拉斯總督。喬治.斯當東也是位老手,在馬戛爾尼擔任上面所說的後兩個職位時,斯當東輔佐他的工作,並表現出了聰明才幹。他的上級如果發生意外,他將領導這個使團。國王喬治三世派遣到中國的都是些傑出的官員。使團人員多達近百人,包括外交官,英國青年貴族、學者、醫師、畫家、樂師、技師、士兵和僕役。算上水手則有近七百人。光是上船登記就花了幾天的時間。

報紙和郵件帶來了法國的消息:廢除君主制度,監獄裡的屠殺,宣布共和國成立以及普魯士人在瓦爾米戰敗。馬戛爾尼很有經驗,他猜想聯合王國不會處於這場風暴之外。他想起他的朋友埃德蒙.伯克的大膽預言:「我發現我們正在經歷著一場全面的動蕩,它將把宗教、道德、傳統以及對權力的尊敬都一起毀滅——這種畸形的變化將使人類回到未開化的狀態。」

當時戰爭正在臨近,但使團仍然出發去中國。這充分說明對於這次使命的重視。英國內閣知道自己將需要這些船隻,也知道這三條船一旦出發就無法再召回來了。一位信使可以騎馬趕上一支軍隊,但無法趕上一支艦隊,船隊一旦出發就只能聽憑上帝的安排了。馬戛爾尼還受命同遠東各國的君主接觸:日本天皇、安南皇帝、朝鮮國王,馬尼拉、馬魯古群島等。他還有權訪問任何有助於他完成主要使命——為英國商業打開中國大門——的國家。大英帝國已是全球性的強國,它並不把全部賭注都押在一塊大陸上。這是一個有長遠規畫的國家,它為未來而投資。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