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精采摘文1
 
在臺灣,人手一本農民曆?
 
農民曆在臺灣每年的印製量估計可能多達二千萬本以上,隨著電腦網路科技的發達,農民曆的使用與取得方式變得更加方便而普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環節與農民曆密切相關,只是我們渾然不覺。
 
臺灣最暢銷的書
 
農民曆就是黃曆的俗稱,相較於中國大陸,臺灣比較常使用農民曆一詞來指稱黃曆。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紀的臺灣,以年度為單位出版發行的農民曆仍然不減熱潮,只要隨意抽樣一間知名的網路書店打關鍵字「二○╳╳農民曆」,就會有不只一種的書目出現!
 
根據二○○一年某一家業者的出版情報,臺灣一年的《農民曆》銷售量約有二十萬本;而編撰《農民曆》的專業或非專業擇日師與印刷業者則表示,應該有更多印刷品提供索取或贈閱。因此,臺灣一年的《農民曆》印製量約可達二千萬本,版本多達十幾種,可說是臺灣最暢銷、長銷的書。

隨著電腦與網路的發展,紙本的農民曆也跟著轉型,電腦上有可使用的軟體程式或網路上可供查詢的「電子農民曆」,是e世代網路族的新選擇。
 
看好日子帶來好業績
 
因為我們的祖先留下想要「過好日子」當然得先「看好日子」的觀念,而農民曆正是結合古代曆法與吉凶占卜的書,查考它就是為了要知道什麼日子做什麼事會吉利、做什麼事可能會倒大楣,據此做好趨吉避凶的預備。
 
不管是婚喪喜慶、最佳生子時辰、搬新家的入厝時間、廟宇神明的開光點睛儀式、適合交新車、宴請賓客的日子,傳統習俗上不少人仍習慣要「看日子」,也因此,農民曆至今仍影響著各行業的淡旺季,如餐廳、糕餅業、房地產、車商等,他們都會依照曆書上好與壞的日子分佈,預估當年的營業高與低峰,以購進物料或大量出口、擬定行銷計畫等。
 
另外,至今常見紅色炸彈總是避開鬼月而在某些月份引爆,在所謂的好日子裡,飯店位子不好訂、出殯的日子竟然「塞靈車」,都是因為大家都在「挑好日子」,所以才會有撞期的結果。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