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左傳

左傳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左傳》導讀──單周堯、許子濱

一、《春秋》名義

就現存文獻而言,最早記載《春秋》的撰著緣起及其名稱的是《孟子•離婁下》。孟子(前三七二~前二八九)曰:

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跟晉國的「乘」、楚國的「檮杌」一樣,「春秋」原是魯國史書的名稱。「春秋」又是編年體史書的通名,各國史書均可通稱「春秋」,故有所謂「百國『春秋』」(見《隋書》所載《墨子》佚文),不特魯史為然。因其敍事體例為「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而一年四季之中,古人尤其重視春秋兩季,故錯舉「春秋」作為此類編年體史書的通名。《孟子》提及的兩種「春秋」,分別指孔子(前五五二— 前四七九)所修的《春秋》與魯史「春秋」。現存的《春秋》,是孔子所修。此書以魯史「春秋」為底本,參酌百國「春秋」修訂而成,而其「書法」則寄寓了孔子的「微言大義」,在褒貶中呈現了聖人的思想和見解。

《左傳》昭公二年載晉韓宣子聘魯,見「魯春秋」,說:「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韓宣子所見「魯春秋」,蓋從周公敍起,具載宗周盛世朝覲會同征伐之事,所以韓宣子才會這樣說。《左傳》所載《春秋》經文的記事起訖,由魯隱公元年(周平王四十九年,前七二二年)到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周敬王四十一年,前四七九年),經歷十二代魯君,共計二百四十四年(《公羊傳》及《穀梁傳》則終於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共計二百四十二年)。很可能是孔子之弟子為記其卒年,故取「魯春秋」補記獲麟後事。

二、《左傳》的作者及其成書年代

唐初孔穎達(五七四— 六四八)《春秋•序•疏》引南北朝學者沈文阿(五○三~五六三)曰:

《嚴氏春秋》引《觀周篇》云:「孔子將修《春秋》,與左丘明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歸而修《春秋》之《經》,丘明為之《傳》,共為表裏。」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