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兩個帝國
末代王朝
19世紀初以來,中國與西方發生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雙方的衝突最終爆發,而且以英國割佔中國領土告終。然而,香港這個明顯毫無吸引力的島嶼為甚麼偏偏被英國首先選中,箇中緣由有待解釋。
香港是散佈在珠江入海口的數百個島嶼之一。在這些島嶼中,陡峭、多石的香港島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有名的;1842年英國割佔的時候,香港既非人口最稠密,也肯定不是最荒蕪的一個島。早在1,000多年前,珠江就不但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業水道之一,但在閉關自守的中國,香港是個不受重視的附屬地,並沒有多少人關注。南中國海的氣候造就了珠江的重要性,每年4月到10月,西南風如期而至,西來船隻易於進入珠江;而11月到來年4月,東北風則使這些船隻的回程順水順風。對於那些經歷過驚濤駭浪的西來船隻而言,珠江是他們在中華帝國遇到的第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16世紀,第一批來自葡萄牙的歐洲人造訪了這個地區,他們在澳門半島避風處找到一處天然錨地,並獲准定居下來。在澳門,沒有任何表明中國領土永久割讓的跡象。葡萄牙人只能在高牆之內活動,生活必需品每日按需送入。從澳門上溯70英里,就到了當時巨大的商業城市──廣州。廣州是中國通往海洋的門戶,也是橫亙中國南部達800英里的廣東、廣西兩省(兩廣)的首府。水網密佈的自然地理往往會對歷史的發展產生複雜影響。倫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所處的地理位置──泰晤士河的最低架橋點、泰晤士河河口的頂端,泰晤士河河口在提爾伯里變得狹窄,使倫敦易守難攻。廣州的地理位置與倫敦相仿,同樣位於容易進入的河口。1864年首次出版的這一水域的《航海指南》指出,這條航道「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條大河都安全」。在大嶼山、南丫島以及北面的伶仃島附近,散佈着眾多避風港灣。不過,除了航行本身有風險之外,這裏還有其他的危險:珠江入海口的島嶼,海岸線綿延數百英里,為那些靠捕魚、海盜和走私為生者提供了庇護所。海盜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代,不過目前已很罕見,漁業和走私活動則仍舊頗為興盛。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