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中文字和避諱〉
杜甫詩中無「閑」字——家諱
今天的人,誰也不會一聽到別人說與父親名字相同的字就痛哭流涕,但在中國古代,這種事情卻屢見不鮮。
晉代有一個叫王忱的人,一次去看望桓玄。桓玄設酒招待他。王忱剛吃過一種叫五石散的藥,不能吃冷東西,就說:「請溫酒。」桓玄聽到這幾個字,竟痛哭不已,只因為他去世的父親名叫桓溫。
南朝殷均,為永興公主處做事,公主不怎麼喜歡他。每次召他進來都讓在座的人寫他父親的名,殷均則每次都放聲大哭,掩面而退。此外,南北朝時梁的謝舉、宋的趙葵、北宋時的趙南仲等等,也都是聞父名必哭之人。
今天的人,也都不會因某種食物、某種器物、某種職稱的名稱與父親的名字相同,就不去吃它、不去用它、不去就任它。而在古代中國,它與聞父名必哭一樣,也同樣是時有發生的事。如南朝范曄,因為父親名泰,便推辭太子詹事這一官職(「太」與「泰」同音)。唐朝李賀因為父親名晉,便終身不參加進士考試(「晉」與「進」同音)。袁德師因父親名高,便不吃糕這種食物(「高」與「糕」同音)。劉溫叟因父親名岳,便終身不聽音樂(「岳」與「樂」同音),並不到嵩山、華山遊玩(嵩山、華山,都在五岳之列)。徐積父因父親名石,平生不用石器,不踩石頭,遇到石橋,便讓人背著他跑過去。北宋呂希純因父親名公著,便不做著作郎(宋代職官)。
為什麼古人聽到與父親名字相同的字就哭?碰到其名稱與父親名字相同(包括音同)的食物、器物、官職就不吃、不用、不當,這都是起因於古代的家諱。
所謂家諱,就是在日常言談或行文用字時,要求迴避父祖以及所有長輩的名字。中國人的尊宗敬祖觀念是根深蒂固的,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家族世世代代不斷延續,從而滿足一種永生不滅的願望,並希望自己的家族出類拔萃,從而滿足一種家族的自豪感。在封建宗法制度的薰陶下,父祖被視為宗族或家族血統的象徵,因而人們將父祖奉若神明。這種強烈的尊宗敬祖觀念,滲透在中國人的各種習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