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6
《文心雕龍》做為一種「知識型」對當代之文學研究所開啟知識本質論及方法論的意義
 
一、引言
 
《文心雕龍》雖早著錄於《隋志》,自梁代沈約、蕭繹以下,歷代品評、採摭、因習、引證、考訂、序跋、校記、箋注者超過百家,實有其影響力。然而,它真正成為獨出眾籍的「顯學」,還是始於晚清章太炎之推揚,繼之以黃侃《文心雕龍札記》的評釋。其因緣應是晚清以降,在中國追求現代化的思潮中, 《文心雕龍》以其應合西方系統性理論的知識型(Épistème),乃為學者眾所同趨而發揚為「顯學」,歷經百年,論著篇章數以萬計。其研究方式約有三種型態:
 
(一)全書或部分篇章文本的考校、注解、箋釋、翻譯,例如范文瀾《文心雕龍注》、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陸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龍譯注》、詹鍈《文心雕龍義證》、李曰剛《文心雕龍斠詮》、 趙仲邑《文心雕龍譯注》、王更生《文心雕龍讀本》、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楊明照《增訂文心雕龍校注》等。這是繼明代王惟儉、梅慶生,清代黃叔琳、李詳等,最基礎也是最傳統的學術型態。成果既豐,往後恐怕已難有突破。
 
(二)針對部分文本的理論意義,隨閱讀所見而詮評。例如黃侃《文心雕龍札記》、 羅宗強《讀文心雕龍手記》)。這也是一種隨文詮評的傳統學術型態,可簡述,也可詳說;於《文心雕龍》而言,乃明代楊慎、曹學佺及清代紀昀之餘緒。 其深淺精粗全繫於詮評者的學養、識見功力。
 
(三)針對劉勰的生平、文學思想,或《文心雕龍》某些篇章的理論涵義,或跨越多數篇章而提出綜合性的專門議題,進行現代化的系統性論述。由於《文心雕龍》之體大思精,故以全書總體理論進行「整密」之現代詮釋而重構其體系者,實為少見;雖有,則淺略概說而已。大致言之,專題研究成果多以「主題切分」之型態為主。其中有些以某一主題統合為專書呈現,例如沈謙《文心雕龍批評論發微》、王元化《文心雕龍創作論》。有些則以單篇論文呈現, 例如王運熙〈文心雕龍風骨論詮釋〉、 徐復觀〈文心雕龍的文體論〉、張少康〈《文心雕龍》的物色論〉、 顏崑陽〈論文心雕龍「辯證性的文體觀念架構」〉等。此一型態的研究成果數量非常龐大,恐難精確詳計。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