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

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

  • 作者:許暉
  • 出版日期:2016/05/05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古人怎麼稱呼男孩子、女孩子
 
對孩子的稱謂,可說是漢語史上最豐富多彩的稱謂之一。古人不僅以年齡劃分孩子各階段的成長歷程,還將日常生活的禮儀灌注進形形色色的稱謂之中。
 
本章先將各年齡層比較容易理解的稱謂一一羅列並稍加解說,再擇取更有趣、內涵更豐富的稱謂詳細加以解說。
 
嬰兒:初生的幼兒當然就是「嬰兒」,不過據秦朝丞相李斯所作《倉頡篇》載:「男曰兒,女曰嬰。」「嬰」的上面是兩個「貝」,古人以成串的貝作為頸飾,因此女嬰就稱「嬰」,女人愛美的天性也體現在這一命名之中。
 
襁褓:「襁」(ㄑㄧㄤˇ)是將嬰兒固定在背上的寬布幅,用以背負嬰兒;「褓」是包裹嬰兒的被子,用以摟抱嬰兒。今天各地還能夠看到這兩種包裹嬰兒的方式。
 
孩提:《孟子.盡心上》篇中說:「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東漢學者趙岐注解說:「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其實兩三歲的孩子已經不用襁褓包裹了。
 
黃口:今天的日常俗語中還有「黃口小兒」的稱謂。「黃口」本指雛鳥的嘴,見過雛鳥的人應當有深刻的印象。於是就用雛鳥的「黃口」來借指幼兒。
 
垂髫:《說文解字》:「髫,小兒垂結也。」小孩子幼小的時候,不束髮,前額下垂的頭髮就叫「髫」(ㄊㄧㄠ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有「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名句,「黃髮」指老年人,老人髮白,久則髮黃,故稱「黃髮」。另外「髫」也通「齠」,讀音相同。「齠」既從「齒」,當然跟牙齒有關係。西漢韓嬰所著《韓詩外傳》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齠」和「齔」(ㄔㄣˋ)都是指小孩子換牙。因此,「垂髫」和「齠齔」即指小孩子三四歲到七八歲的年齡。
 
總角:《詩經.國風.氓》中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的名句。什麼叫「總角」?我們知道古人用「總角之交」來比喻兒童時期的玩伴,兒童把垂下來的頭髮分成兩半,各自在頭頂上紮成一個結,形狀就像羊角,故稱「總角」,「總」是一總聚攏的意思。所謂「男角女羈」,「角」就是指男孩兒的「總角」;女孩兒則叫「羈」,一縱一橫,剪成十字形,就像縱橫交錯的馬絡頭一樣,故稱「羈」,「羈」就是馬籠頭或馬絡頭。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