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3.1唱難聽是為了唱好聽
發聲訓練是一段「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過程,從原本習慣的發聲方式,到發出難聽的鴨叫聲,再到高亢的嗓音,必須歷經短則數月、長達一年的轉變過程。
在這段過程中,並非持續的變難聽或愈來愈好聽。我們的音域在短短兩至三堂課的時間當中,就會先提高幾度如假包換鴨叫般的真音。
這不免令人遲疑︰與其發出難聽的高音,倒不如移調(降key)唱歌,雖然無法以技炫人,至少不會丟人現眼;實在犯不著為了飆高音,破壞自己原本還不錯的音質呀!
這樣的心態很正常,卻是多數人無法進步的原因。
試想,一把琴弦鬆動的小提琴,可以拉出怎樣的聲音呢?除了走音之外,樂音想必也不甚飽滿。
同理可證,聲帶如果沒有良好「閉合及向下拉長的能力」,聲音品質一定不會太好,除了會在高音時,聲帶因閉合力不足而破音,也可能會漏氣而使得音準出現問題。
所以「唱難聽是為了唱得好聽」,聽起來矛盾,實際上卻合情合理。難聽是為了重新喚醒聲帶正常、自然的運作,加強聲帶的控制力,如同小提琴換了一條好的琴弦,自然會更好聽。
另一方面,高音更是讓歌聲動聽的重要因素。
高音讓歌聲更動聽
雖然很多歌唱比賽的評審都說高音不重要,重要的是歌聲中的感情。但奇怪的是,這些年來的男聲卻愈唱愈高。
三十年前,李建復唱〈柴拉可汗〉,最高音只到一點升Fa;二十年前,周華健、張學友已唱到一點La;如今的信、楊培安、林俊傑,High C(二點Do)竟是常見的音高。
當音高落在2000~5000Hz時,無論喜怒或悲歡,人們最容易從聲音中感受到強烈的情感滿足。而男聲的一點Sol(G4,392Hz)以上,以及女聲的一點Do(C5,523.25Hz)以上,所產生的泛音組合正好在這個區間。
泛音是指一個基礎音發出後,所伴隨出現的倍數音。
舉例來說,如果男聲唱出一點La的高音,這個音的振動頻率是440Hz,那麼他不僅會發出這個440Hz的音高,同時會出現880、1320、1760、2200、2640、3080、3520、3960、4400Hz的聲音,分別為440Hz的二至十倍。
當然也有更高的倍數,但能量太小,所以聽不到。而這十倍之內的泛音,就是構成一個人或一個樂器的聲音與眾不同的因素。
所以高音代表著更能挑動聽眾的情感,讓聽眾覺得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