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法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由於東歐邊界的開放以及其他國家國際貿易的快速成長,使得過去數十年全球化現象急速發生。無疑地,歐盟的成長是其中一個驅動全球化的力量,但最主要的力量還是因為亞洲海關邊境(主要為中國)對全球市場經濟的開放及生產區位的重置,有利於廠商進入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這樣新的貿易集團。

過去數十年來,競爭環境的演進推動了製造業和物流網路的國際化。事實上,許多製造業早已增加自身在國際上的參與來維持競爭力。

國際營運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包括發展新佈局,例如:國際配送系統、全球供應商網路和多位址式及(或)分散式製造網路。

企業是否該進行國際化,對所有企業而言都是一個相當困難的決策,因為國際化決策牽涉許多風險,不僅對跨國企業有影響,特別是對那些資源、市場知識、網路的使用及創業者的國際經驗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而言,影響更是來的大。

現今,分散式的生產流程和多區位的活動之間產生很大的關連。受惠於價值鏈的延伸配置跨越了國界,企業越來越國際化。因此,在國際間和生產營運相關的生產作業會被拿來進行交換,但資產卻不會,這些變化交換影響了採用多區位生產流程的經濟體。

啟動國際化進程是一個很困難的決策,如前所述其包含許多風險,不僅對跨國企業如此,對資源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和工業部門之事業單位更是如此。

許多在國內市場成功的中小企業及工業部門之事業單位,在進入外國市場通常會遭遇困難。他們之中許多企業都是處於國際化進程中的初始階段,無論是在新興市場或是在轉型中的國家,這些中小企業都還需要為新市場經濟帶來的挑戰做準備(Szabó, 2002)。因此,在不同國家中進行生產物流網路的管理是一巨大的挑戰,其需要完善的規劃佈局及協調以達到生產品質、彈性及成本的最佳化水準(De Meyer et al., 1989)。

本書以GlobOpe(全球營運)框架作為填補全球營運進程執行之文獻缺口。為此,本書採用兩種觀點:其一,工廠生產水準法(production plant-level approach);其二,生產網路法(production network approach)。本書將探討:

• 全球生產網路的設計與配置:協助區位、設計、設計配置、採購、製造配送活動的框架、工具及技術。

• 可加速新設施的輔助工具、供應商網路的發展及多位址生產網路配置的流程;設立新海外生產工廠的風險分析、替代方案的選擇方法、製造策略角色的定義及提升、世界級製造方法、工具與最佳實務等的適應。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