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1
專欄──「賺到!」的衝擊讓人停止思考

「每五十人有一人免費」形同打九八折—能否察覺到這件事,就看你有沒有數字概念了。重點在於,你能否馬上改用別的單位描述,像是把1/50 轉換為2%。

能夠把分數轉為百分比,或是反向作業,都只是小學生的學習範圍。但很多大人在日常生活中,卻都未能運用出來。

因此,大家才會受到「賺到!」的衝擊所左右,而陷入了停止思考的狀態。

尤其是「免費」這個字眼,會讓人馬上趨之若鶩。近年來以「免費服務」等名目做為號招的免費入門服務,以智慧型手機的app 為中心普及於世,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利用人們對「免費」二字趨之若鶩的習性所採行的戰略。

人在做決定時會避免損失

為何人們會這麼喜歡「免費」呢?

這可以用行為經濟學的「展望理論」來說明。這是後來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提出的理論。簡單說來,就是「人類因為損失而產生的難受程度,兩倍於因為賺到而產生的喜悅。所以人類會選擇迴避損失」。而這也稱之為「趨避損失」(loss aversion)。也就是說,「我掉了一個裝有三萬圓的錢包!」所帶來的衝擊感,其強度會兩倍於「我有了三萬圓的臨時收入」這樣的喜悅記憶。

像是掉了錢包這樣產生損失的記憶,有的人不是會鉅細靡遺記得很清楚嗎?

「還是學生時,那傢伙向我借了一萬圓,到現在還沒還我」

「為何我沒在那個高點時先把股票賣掉呢?」

連對於好幾年前的事,仍一直耿耿於懷。在各位的四周,應該也有這樣的人吧?

一旦像這樣,蒙受損失的難受在情感上比較強烈的話,人就會無意識地做出不會造成損失的決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依照這樣的展望理論做決定。

其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我們在做選擇時,會受到「零圓」、「免費」這樣的關鍵字所吸引。

各位知道為什麼嗎?

這是因為,零圓表示「不存在失去更多東西的風險」,所以可以為我們帶來「一開始就能避免損失」的安心感使然。就算是半價或是打三折,我們還是不想買到奇怪的商品。但如果是免費,那絕對不會有損失。所以我們才會對「免費」趨之若鶩。

這個社會上,充斥著各種讓人迷惘而失去冷靜的用詞與數字。

但只要我們退一步,想想「能不能改用其他的單位來描述?」,就能找回自己的冷靜。

所謂「數字概念」,換句話說就是「能夠冷靜地重新檢視數字的能力」,也就是只要稍微有那個觀念在,任誰都能夠養成這樣的能力。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