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療癒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8
第一章:引發尿毒的原因與基本治則
 
簡單說,腎臟有如一座化學工廠,利用其所具有的兩百萬個小過濾器(Nephrons),來清除血液污染。任何進入身體的物質,包括飲料、食物、空氣和情緒壓力所產生的毒素,都必須經過腎臟過濾,如果污染物質太多,腎臟負擔太重,短期可能造成阻塞、發炎,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結石、功能衰退、血液汙染等各種毛病。最後形成腎臟功能失調,因而出現腰痠背痛、水腫、血液中有尿毒、高血壓、尿道發炎、疲倦、失眠、耳鳴、脫髮、視力模糊、反應遲鈍、情緒低落、恐懼感,甚至精神錯亂等症狀。嚴重時要靠洗腎才能清除血液污染,以免有生命危險。
 
抽血驗尿素氮和肌酸酐未必準確
 
現在通常以抽血、檢驗血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酸酐含量,來了解、評估腎臟功能。這兩者都是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如果腎功能(新陳代謝)不良,血液中的毒素與廢物不斷累積,尿素氮和肌酸酐的含量就會逐漸增加;因此這兩種成分也可以說是「尿毒」的代表,這兩種尿毒指數愈高,表示腎臟功能愈差。
 
檢驗數據有兩大盲點:腎臟已壞而指數正常
 
抽血檢驗尿素氮和肌酸酐以判定腎功能還有一個盲點,那就是早期腎功能不佳時,這兩種指數並不會明顯升高、引起注意,甚至腎功能剩下不到正常人的一半時,其指數仍顯示正常。尤其是體型小或食量少的人,等到發現尿素氮和肌酸酐指數異常時,腎機能往往已經低於正常的三分之一。此外,兩者(尿素氮與肌酸酐)在腎功能開始變差時,初期的變動很小,小到檢驗數據幾乎看不出來;一旦惡化,指數也快速飆升。例如慢性腎炎患者早期的肌酸酐只有2,三年後才升為4,之後只要半年就飆到8。因此大醫院的腎臟科醫生往往會認為腎臟病不容易早期發現,故建議「如有腎臟病徵兆,如蛋白尿等,就應該及早治療,不要因為尿毒指數正常就沾沾自喜。」西醫認為,若糖尿病人的尿毒指數不正常,很可能其腎病變已經第三期,這時的治療效果很差,平均在五年內就會出現尿毒症,非洗腎或換腎不可。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