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清代》 西元1644-1911
清初(1644-1799) “康乾盛世"
清兵入關後,遷都北京,畢竟這就是打天下的初衷。那時,多爾袞是實際操盤的“攝政王",清政府定了條簡單的規矩,所有被征服地區的男人,一律剃掉前額上的頭髮、拖條辮子,跟滿族一樣。一方面,對戰時,立分敵我;一方面,澈底挫消漢人的意志。這是相當高明的政治舉措,模糊彼此的意識,顯示清王朝漢化之深、謀臣之多,也顯示多爾袞的智慧,非同小可。為此,不惜針對抵制剃發令的嘉定進行三次屠殺。後來形成一個潛規則,叫做: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在衣著上,吃公糧的男人要穿清王朝“制服"、女人還穿漢妝,男人活著是清王朝的臣民、死後可以穿漢服去當明王朝的鬼。
清初,西元1644-1660 年,鞏固統治。
統治漢地,剃發易服,並非多爾袞僅有的一招。他也重用漢臣,廢除明末的苛捐雜稅,並清理獄政,儘量讓漢人感覺合理。
為維持滿洲族群對王族的向心力,多爾袞放手讓滿洲人占房、圈地(強佔田地)、掠奪。失去田地的農民,為了生活,常常跟元代一樣,成為掠奪者的農奴。
西元1650 年,多爾袞意外死於狩獵時墜馬,沒有子嗣。少年皇帝順治親政,11 年後死,死時才23 歲,自然也就沒有太大業績,或者說少年皇帝的指令未必被貫徹執行,比如,順治老早下令禁止滿人圈地,實際到康熙任上才嚴格執行。。。
順治之死,史料交代死於天花,也敘述他痛失愛妃、哀毀逾度。
順治任上,中國迅速回復文官統治軌道,無非滿漢官員名額,自然傾向滿族,依稀還有八旗貴族世襲的色彩。這時段,各地經常發生抗清行動,不過,7 歲的康熙繼位時,連雲南都已經進入清王朝的統治範圍。
康熙的成長挺坎坷的,7 歲喪父、9 歲喪母,成為孤兒,唯一的依靠是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孝莊為了她這支子孫的帝位,費盡苦心,嚴格調教出的順治、康熙,即使按漢文化的標準,都算得上中規中矩的好皇帝。
孝莊自己生活簡約,為了不開外戚干政先例,還拒絕垂簾聽政,任由順治指定的輔政大臣主持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