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法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1
南歌子

驛路侵斜月①,溪橋度曉霜②。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③無夢,寒更④每自長。只言江左⑤好風光,不道⑥中原歸思轉淒涼。

【作者】
呂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壽縣)人。江西詩派著名詩人。詞以婉麗見長,也有悲慨時事、渴望收復故土的詞作,感情沉鬱。有《紫微詞》。

【注釋】
①驛路侵斜月:驛路,指官道。侵斜月,形容斜月映照。
②溪橋度曉霜:這句是說,溪橋上凝結著一層曉霜。
③元:本來。
④寒更:指更鼓聲。
⑤江左:即江東,詞中指南宋統治下的東南半壁江山。
⑥不道:不料。

【名句】
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

【鑑賞】
這首詞寫於旅途中,抒寫詞人所見所感的旅途風物與思緒,表達了對中原故土的一片懷念之情。詞作語言清婉,情景交融,有著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上片寫景。起首兩句寫秋節晨行的情景。黎明時分獨自上路,天邊只有斜月相伴;拂曉的霜露覆蓋溪橋,早行的人踏霜而行。「侵」和「度」字,寫斜月西沉、溪橋帶霜的情態,極有動感。淒清的月色與寒霜,既點明深秋的時令,又倍增旅途的孤寂與淒冷。接句寫旅途風光。路旁山野人家低矮的籬笆裡,一枝殘菊獨自寂寞開放。看到傲霜開放的黃花,詞人恍然想到,原來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在這個應該與親友把酒賞菊的日子裡,詞人卻獨自走在亂山深處,他心境的悲涼和寂寞可想而知。

下片著重抒寫詞人悲苦的心情。前兩句寫人在旅途,每每夜不成眠,聽著那悠長的更鼓聲聲直到天明。寫詞人因思緒萬千而徹夜難眠、輾轉反側的真實狀態,用語平淡,語意卻格外淒然。結尾句直抒胸臆,表達自己深摯的故國之思。在中原時就聽說江東風光秀美,如今身在江東卻無心欣賞;只因故土淪喪,故國難歸,思之常令詞人滿腹淒涼。以「江左」和「中原」蘊藏憂國傷時之慨,昇華了思想境界。

【今譯】
驛站路途漫漫被慘澹的月光籠罩,
清晨的霜露覆蓋了溪流上的小橋。
矮矮的籬笆牆內一枝殘菊綻放黃花,
走進層疊的山巒,才想起重陽節已到。
旅途中本來就很難入夢,
寒夜長長,如何捱到破曉。
只聽說江北一帶風光秀麗,
不料回想起中原,遊覽的興致頓然全消。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