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愛人如己
博大的仁愛之心
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愛人如己
這兩句話都出自《論語》,是孔子在談論「仁」的時候提出的主張。「仁」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其含義非常深廣,表達的時候卻很簡約,境界非常高,又能密切聯繫實際。
那麼,「仁」是甚麼?這裡的兩句選文回答了這個問題。第一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不希望發生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不要讓它在別人那裡發生。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想成為有成就有德行的人,那就幫助別人也成為有成就有德行的人。合起來看,「仁」就是推己及人、愛人如己。
我們如果對這兩句話的語言背景有所了解的話,那麼就會對孔子所說的「仁」有更深的了解。第一句話當時的語言環境是這樣的。孔子的弟子仲弓向自己的老師請教「仁」的問題。孔子舉例子說:出門的時候要像去會見最重要的客人一樣重視自己的言行;如果自己是執政者,要讓老百姓感到自己受到了最高的尊敬;自己不喜歡的事、不希望發生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不要讓它在別人那裡發生。舉個例子來說,就是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國家發生戰爭,那就不要把戰爭加在別的國家身上。
第二句話當時的語言環境是這樣的。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如果有人能對廣大的老百姓進行救濟和幫助,這算是「仁」吧。孔子說:這豈止是「仁」,這是聖人才能做到的事,就算堯舜這樣的人也未必能做到;如果自己想成為有成就有德行的人,那就幫助別人也成為有成就有德行的人;我們能從身邊的事情做起,這就是實踐「仁」的方法了。同樣,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如果我想讓自己的居住環境舒適優美些,那麼我也應該幫助別人居住在舒適優美的環境中,從身邊的事情做起,保護環境,那麼這也是在實踐「仁」了。
孔子告訴顏淵,克己復禮為仁。
從上面可以看出,孔子所說的「仁」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不要傷害別人,至少不要故意傷害別人。第二層意思是如果可能,要盡量幫助別人。如果做不了大事,那麼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也是可以的。如果能做到這些,就算是「仁」了。
互敬互愛
孟子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