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望鄉三千里:台灣少年工奮鬥史

望鄉三千里:台灣少年工奮鬥史

  • 作者:
  • 出版日期:2017/03/01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風雲迭起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在「富國強兵」的國策下,從封閉的武士統治制度下,一轉而跟隨著西洋各國工業化、現代化邁進。
 
另一方面,眼看西洋強國分割了非洲,強占亞洲,日本當然也十分戒慎恐懼﹔在不斷充實國力下,以軍事力量為前導,更發動了甲午戰爭(一八九四年)、日俄戰爭(一九○四年)﹔又以武力併吞了朝鮮半島(一九一○年)。逐漸的,在軍人的武力支撐下,強占中國大陸東北(一九三一年),進軍蒙古﹔一九三七年,發動全面性對中國的武力侵略行動。
 
稍後,日本於一九四○年與歐洲的德國、義大利締結「軍事同盟」,企圖阻擋其它強國在亞洲的干預。不料,美國在亞洲並不輕易放過日本獨大的軍事行動,遂引起日本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發動不宣而戰、大規模的轟炸珍珠港行動﹔從而使美國、英國成為敵國。
 
一開始就輕敵的日本軍方,在對美宣戰的半年後(一九四二年六月),其海軍主力的航空母艦艦隊,即遭美國破壞無遺—其中「赤城」、「加賀」、「蒼龍」三艦被炸燬,「飛龍」則沉入海底,這次海戰即所謂「中途島海戰」。
 
陸軍在日本對美宣戰後,一方面在中國大陸持續作漸進式的戰爭之同時,迅速將戰火向南延燒到菲律賓、中南半島(包括香港)。正當陸軍興高采烈、大肆慶祝的情況下,上述的中途島海戰計損失四艘航空母艦、艦上搭載的飛機三百三十二架、技術人員二千人,此時,日本海軍已元氣大傷。第二年(一九四三年)四月十八日,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機又遭美軍擊落,真是禍不單行。但這一次日本更嚴重的損失是海軍密碼之被美方破解。
 
台灣在宗主國日本戰事連連,年輕人幾乎都已投入戰場的情況下,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三年分別被捲入所謂「陸軍志願兵」、「海軍志願兵」的事件中,大多數「志願兵」被派遣至南洋各地支援日軍作戰。
 
何以這些青年「志願」去當兵呢?這其中有太多的苦楚和無奈。其一,當時台灣總督府一再宣揚台灣人是日本的「皇國臣民」,為天皇打仗是光榮的事。其二是當兵可以領到薪餉,在當時多數人失業貧苦的情況下,是不錯的選擇。其三,一般人認為遲早會實施徵兵制,與其被強迫去當兵,不如早一點自己報名參加。
 
與台灣少年工關係密切的「高座海軍工廠」的由來,這裡要細說從頭。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