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教養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不能說的祕密
吳承恩與神魔小說《西遊記》
 
自古才子難當官,對明朝著名的小說家吳承恩來說,尤其準確。
 
他出生在一個小商人家庭,但父輩兩代人都做過官,他的父親給兒子取名為承恩,就是想讓兒子上承皇恩,下澤黎民,為國家做一個清官。
 
少年吳承恩謹遵父親教誨,他自幼喜歡讀書,而且極具天賦,擅長敍事抒情,以致於每創作一篇佳作,都會迅速在鄉野村鎮中流傳開來。
 
人們紛紛點頭稱讚:「這孩子聰明啊!」大人們更是拿吳承恩舉例來教育孩子,他們一致認為吳承恩肯定能高中進士。
 
沒想到事與願違,他一直科舉落選,直到五十歲時才得了一個歲貢生的頭銜,千里迢迢趕去北京等待分配官職。
 
此時,他的小說《西遊記》剛開了個頭。
 
吳承恩一向喜歡神鬼傳說、稗官野史,喜歡讀唐傳奇如《百怪錄》、《酉陽雜俎》等。這麼多年的考試,讓他甚覺無聊,於是萌生了寫一部自己的小說的想法。一開始,他只想寫個猴精保護唐三藏的故事,在寫了幾回後,他就來到京城,滿心以為自己可以出仕了,便停止了創作。
 
可是朝廷遲遲不給他職位,吳承恩等了一年又一年,終於從欣喜萬分變成灰心沮喪。這麼多年的科舉經歷,使他察覺官場的黑暗絕非自己所能想像,不禁對現實非常失望。
 
他一連等了六年,才上任浙江長興縣丞。當官之後,果然與他想像的不差,各種腐敗之事頻頻發生,他想力挽狂瀾,卻是有氣無力。
 
兩年後,吳承恩再也不願同流合汙,便告老還鄉,以賣字畫維生。他重新拿起筆,開始寫《西遊記》。
 
此時他的想法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他要藉各路神魔鬼怪來比喻當今官場上的各色人等,用神話的形式來抨擊社會的墮落。他相信自己的小說會在民間流傳,而有內涵的人也能讀懂他的真正意圖。
 
為了寫好這本書,他還去南京城的國子監借閱《永樂大典》。《永樂大典》裡有唐三藏取經的詳細資料,可是這套典籍是平民百姓無法接觸的。在好友的幫助下,他唯有出錢請國子監裡的太學生抄錄。每日下午,他都早早來到國子監大門口耐心等待,看到太學生們出來便趕緊迎向前索取書稿。憑著這些資料,他獲得了創作《西遊記》最寶貴的文字紀錄,並最終完成了這部充滿諷刺效果和神話色彩的章回體小說。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