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咖啡基因組調查§§
2014年9月,以法國及美國為中心的國際研究團隊完成了咖啡樹的基因組分析,並於『Science』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該團隊並非選用阿拉比卡種,而是使用坎尼佛拉種(羅布斯塔)進行分析。會選擇坎尼佛拉種,是考量到與擁有四倍體的阿拉比卡種相比,前者的基因組尺寸較小,更適合用來進行分析。針對阿拉比卡種,其實在巴西一個名為EST的基因庫(ExpressionSequenceTagsLibrary)已完成部分基因數據的製作,目前更與坎尼佛拉種的結果相對照,持續進行阿拉比卡種基因組的分析。
透過基因組分析,究竟可以了解什麼?分析團隊隨即從咖啡樹將可能與咖啡因合成相關的基因全數列出,與茶類、可可比較後發現,只有咖啡的基因群組和其他植物有著極大差異。這也意味著咖啡在進化過程中,獨自獲得了能夠合成咖啡因的能力。換句話說,對植物而言,能夠產生咖啡因或許也是一種「趨同演化」的表現。
此外,這次分析對象的羅布斯塔表現「頑強」,尤其能夠完全抵禦銹病的特性對咖啡今後的生產而言更存在著極大意義。我相信,在完成分析的基因組中,一定存在有能解開耐銹病謎團的關鍵基因。只要能將該基因與阿拉比卡種結合,便可期待改良出全新的耐病品種。此外,或許也能藉此開發出香味表現更突出的優質品種。透過基因組分析,想必將能為咖啡在植物學的研究上開創新局面。
§§種植生豆能夠發芽?§§
我之前在自己開設的網路論壇中,曾多次被問到「如果將未烘焙的生豆拿來種植,是否會發芽?」,最簡單的回答雖然就是「不會」,但其實有時還是會出現發芽的情況,因此這問題可說是出乎意料的棘手。有人提到「剝除內果皮的話,就不會發芽」。若想要簡單扼要的回答,這個答案是正確的,但若要嚴謹地探討,這個答案可是錯誤的。
至少在生產地要進行播種時,即便沒有內果皮,咖啡種子還是有機會發芽。若不突破內果皮,新芽就無法長出,因此內果皮在某個層面來說反而是累贅。在實驗室進行人工栽培時,甚至會故意將內果皮剝除幫助種子發芽。然而,從海外進口的生豆就必須另當別論。隨著時間經過,咖啡豆的發芽能力也會逐漸衰退,就算是帶有內果皮的阿拉比卡種在經過半年左右的時間,發芽率也會一路下滑,甚至趨近於零。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