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一篇:《性學三論》
之一 人人都有點「性變態」(Die sexuellen Abirrungen)
在生物學的範疇中,時常用「性慾」(Geschlechtstriebs)一詞來代指人和動物的生理需求。這種用詞其實是套用於食慾的概念。饑餓引發食慾,但我們的日常用語中卻沒有相應的詞語可以形容生理上的饑餓;在學術界,類似的性饑渴則被稱為「利比多」(Libido)或「原慾」。
公眾對性衝動的本質和特徵存有特定的偏見。人們普遍認為,性衝動在幼兒期並不存在,而是伴隨著年齡增長,在青春期逐漸出現的。在性衝動的作用下,人們難以抗拒來自異性的吸引,從而被迫向著實現兩性交合的目標努力,或是做出一些導向兩性交合的過渡行為。
不過我們有著充足的證據,表明這種說法其實與事實並不相符,只要稍加推敲,就可以觀察到這種說法偏頗、武斷,且漏洞百出。
在此,我們有必要先引入兩個概念:代表著性吸引來源的人,稱之為「性對象」(Sexualobjekt);性衝動所竭力達成的行為,稱之為「性目標」(Sexualziel)。
科學研究發現,在「性對象」和「性目標」這兩方面,都存在一些偏離常態的變態現象。這些現象與人們所認可的常態有著什麼樣的聯繫?這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
(一) 變動的性對象
流行的性衝動理論,簡直就是一則如詩般的完美童話:「全人類被分為男人和女人,兩者在愛中尋求結合,直到再次融為一體。」因此,如果說有些男人的性對象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或是有些女人的性對象不是男人而是女人,童話便失色變調,宛若不潔。而這些未循童話、性對象為同性別的人我們稱之為「同性戀者」,或者換種更好的說法是「性倒錯者」,這種現象則被稱為「性倒錯」(Inversion)。儘管要統計這類人群的具體數量依舊困難重重,但可以肯定,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1. 性倒錯(Inversion)
(1) 性倒錯的行為表現
α 完全性倒錯者
簡言之,他們的性對象只能是同性人群,異性人群不但不能成為他們的性對象,還會使他們感到索然無趣,甚至產生性厭惡。對於男性性倒錯者來說,這種厭惡感將使得他們無法完成正常的性行為,或是在正常性行為發生的過程中無法感受到任何樂趣。
β 雙棲性倒錯者(性心理上表現為雌雄同體)
他們的性對象既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異性。這種性倒錯不具有排他性。
共
6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