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卷首 「雷案」:胡適、雷震與殷海光
第—章 胡適:難解的謎
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胡適在第五屆院士會議後的晚宴上講話,六時半心臟病發,猝死在講壇上,享年七○;遺體旋移至極樂殯儀館。三月一日靈堂開放公開瞻仰,一天內湧入四萬人。三月二日,公祭團體約一百個,參與的兩萬人,皆泣不成聲。下午出殯,送葬行列迤邐數里,高達三十萬人,靈車過處,家家戶戶都在門口設奠路祭。國內外媒體報導,不可勝數,美國、日本等政要及學者弔唁也紛至沓來。
喪禮:胡適之盛遠邁魯迅
胡適喪葬行列隊伍之盛,恐怕比死於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的魯迅有過之而無不及。依曹聚仁在《魯迅評傳》所記〈魯迅的「死」〉:
從二十一日早晨到二十二日下午,先後往瞻仰致祭的有一萬多人。二十二日下午二時,自動參加送殯的行列,有六七千人……。
一九六○年左右,台北市人口約一百萬上下,魯迅死前的一九三三年,上海人口約三百一十三萬多,以兩市人口為分母,除以上述祭拜人數,參拜胡適的十人中有三人,祭拜魯迅的三百人中一人。固然二人異地不同時,且有不同歷史與政治情境,不可完全類比,但胡適的葬禮比魯迅盛大,可以斷言。
那麼,胡適嚇人的送葬行列,具有什麼意義?先父金溟若先生當年看到人山人海、又祭又拜的人潮時,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至今不忘,他說:「蔣介石會嚇死!」可見蔣介石有多忌憚胡適。當然,弔唁、送殯的人眾或許只出於崇敬、尊重之心,不見得帶有政治上「示威」意識,但汹湧人潮自動自發的沿路設香跪拜、致祭,「於無聲處聽驚雷」,蔣介石驚也不驚呢?可引蔣介石日記來看蔣介石的內心世界。
胡適心臟病發棄世,蔣介石當天日記:
晚,聞胡適心臟病暴卒。
「暴卒」不是敬語,更且日記中所透露的無一絲一毫悲悼、哀傷、痛惜之念。三月一日,到殯儀館瞻仰、公祭、出殯送葬的,如潮水般湧來。三月二日,蔣介石日記:
蓋棺論定胡適實不失為自由評論者,其個人生活亦無缺點,有時亦有正義感與愛國心,惟其太偏狹自私,且崇拜西風,而自卑其固有文化,故仍不能脫出中國書生與政客之舊習也。
這麼多群眾的「萬人擁戴」,是不是使蔣介石悚然而驚,所以另作較持平的蓋棺論定?再看蔣介石三月三日在日記「上星期反省錄」中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