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隨機刺激
 
以偶然突破框架的最古老創意技法
 
開發者
 
不明
 
代表者
 
愛德華‧狄波諾(Edward De Bono, 1933-)
 
參考文獻
 
De Bono, E. Lateral Thinking: a textbook of creativity. Penguin UK, 1970.
 
Weick, Karl E.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ing. McGraw-Hill, 1979.
 
用途與實例
 
◎為了孕育靈感而躊躇不安時。
 
◎想跳脫習慣跟成見,拓展多樣化可能性時。
 
實踐方法
 
❶選擇與問題無關的刺激。
 
周遭的聲響或視線內的東西。
 
吸引注意力的東西。
 
隨意翻開的字典、書籍、雜誌、畫冊或寫真集的頁面。
 
在維基百科隨意搜尋。
 
擲出的骰子或算籌。
 
隨機抽取的塔羅牌。
 
❷接收到刺激。
 
❸將刺激與問題結合,自由聯想。
 
❹適當重複❷~❸的動作。
 
範例
 
實例:牛頓的蘋果
 
隨機刺激在科學史上最知名的例子,應屬「牛頓的蘋果」(雖然真實性存疑)。
 
斯蒂克利的著作《牛頓生平回憶錄》中,描寫了他在牛頓過世前年的4月15日拜訪其位於倫敦西邊的宅邸時的情景。
 
用完午餐後,兩人一同來到庭院,在蘋果樹的樹蔭下喝茶聊天時,牛頓突然談起往事。
 
「這跟我以前思考萬有引力的情景一模一樣。當時我正沉浸在冥想中,樹上的蘋果剛好掉下來,我才突然頓悟。」
 
牛頓並不是因為看到蘋果落地才發現「使蘋果掉落的重力」。
 
他當時心中所想的是與蘋果毫無直接關聯的事情。他將一直以來被認為運動原理不同於地表物體的月亮等天體,與恰巧映入眼簾的蘋果落地景象(視覺性隨機刺激)連結,聯想到「月球上若也有能使蘋果落下的同等力量會怎樣呢?」才開始試著計算該力量。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