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前言
了解老撾的知趣所在
過去十多年,大湄公河次區域一直被視為世界上發展最快(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7)和東亞一體化速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當中的老撾在過去五年(2011–2015)的本地生產總值平均增幅雖然高達 7.9%,但依然位處全球最貧窮四分之一的國家之列。 一直以來,老撾是東南亞十國當中較少受關注的國家之一,這多少跟長久以來東亞研究受「西方中心觀」主導有關(羅金義,1997):冷戰前後,老撾這個內陸國不像越南、菲律賓等對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有重大的軍事戰略價值;1975年人民革命黨(簡稱民革黨)建政以還,作為社會主義集團中的一名小弟,既沒有什麼獨立外交舉動可言,也不可能像新加坡被視為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典範;可幸,它也沒有像柬埔寨發生過滅絕大屠殺,或者如緬甸以軍人專政去推翻大選結果,禁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等挑戰西方「普世價值」底線的滔天劣行。從西方中心看過來,老撾就是如此的「可有可無」不起眼。
不少論者認為,貧弱小國缺乏結盟條件,被受鷹視狼顧之際要掙扎求生就只能扈從強國(Bandwagoning),以外交上馬首是瞻、內政和國內資源的處置上唯命是從之態,換取生存甚或一些經濟施予(Wright, 1964; Waltz, 1979)。冷戰結束,不少弱國頓失結盟依靠,之後中國崛起,老撾就被想當然耳地理解為扈從中國以求生的一員;尤其是新現實主義論者也著重地緣條件(例如 Schweller, 1997),老撾作為中國的扈從彷彿毫無懸念。於是,多年來新聞媒體都在訴說著中國是老撾經濟不可或缺的關鍵,經濟增長都是由中國驅動; 又有歐洲媒體排列全球 40 個依賴中國的國家,當中最為依賴的頭四位就包括老撾。 近年來因應美國奧巴馬總統的「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戰略,開始有一些關於老撾外交取態不盡一樣的新聞報導,但這些「不盡一樣」又彷彿突如其來,老撾始終是被動而無奈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