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圖解中國哲學史要略(2版)

圖解中國哲學史要略(2版)

  • 作者:張勻翔
  • 出版日期:2017/11/28
內容連載 頁數 1/3
1-1哲學
 
就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來說,「哲學」一詞多令人感到晦澀與費解。雖然我們也沒有真正投入時間去鑽研建築、法律、造船與行銷等領域,努力使自己具有該領域的專業;但是,當旁人正在進行有關這些領域的交談時,我們卻能夠相對有自信地加入談話活動。這項差異無疑是明顯的,直覺上會以為它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長時間或有意或無意的接觸,使得我們對它們不會感到完全陌生;從而,藉由推想可以明白它們的大概、了解它們是研究、處理什麼樣的問題,而哲學探討卻與生活不相關。
 
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事實上哲學一直與人類生活在一起,比起其它領域更早與人類發生關係,之所以哲學讓人有距離感,或可說正是因為它如影隨形存在在生活中,反使得人類忽略了它的臨在;又或可說是人類將它視為理所當然,因而逐漸遺忘它本有的批判精神,將它視為當然。
 
(一)哲學的定義與精神
 
哲學的探討範圍可說是包羅萬象,以空間來看,同時期而地域不同的哲學關懷彼此間有其差異性;以時間來看,同地域而時期不同的哲學焦點也隨著需要而有改變。宏觀的來看,空間與時間不僅僅是左右哲學所探討對象的變因,它們同時也扮演著牽動哲學內涵轉化的角色,任何企圖找出一項讓能夠讓所有人都認同的哲學定義,將只是徒勞無功的空忙。
 
在定義上所呈現的差異有時候不僅只是單純反映它們在側重上的不同;事實上,定義本身宣示著在處理對象以及方法上的不同,等於在宣告它們的鴻溝。例如,將哲學視為「語言的邏輯分析以及所使用之字義與概念的辨識」與「不滯於名相的有限而直探世界的實在」有著強烈的差異。
 
如果不堅持某種對於哲學的定義,採以較廣義的看法,將可發現哲學的對象其實包羅萬象。舉凡道德、宗教、歷史、科學、社會、自然等領域皆有哲學的蹤跡。當然,哲學的對象隨著學科的專業化分而逐漸從某些問題的探討活動中退離開,但是它一直以來對於人類文化進行反省的精神卻始終不變,批判是哲學的核心。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