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前言
大家一聽到唯識學就害怕:「唯識學太複雜了!」其實不是唯識學太複雜,而是我們的心太複雜。如果我們的心都像佛陀一樣那麼簡單,像佛陀那樣把一切如實的觀照,如實地反映,就不必唯識學了。
唯識學是在說明煩惱心的狀況,也就是如何將煩惱心轉換成不煩惱心;將有分別的心、有困難的心、有困擾的心轉換成像佛陀一樣,完全是智慧,能夠把一切世間的萬法實相,觀照得清清楚楚。唯識學會難,就是難在這裡。我們不能怪祖師大德,不能夠怪佛陀,把唯識學講得這麼難,如果要怪就要怪自己,因為我們的心太複雜了。
要把唯識學學通不容易。中國唯識宗的創立人——玄奘大師,留學印度總共十七年,最主要的學習就是唯識學,因為那時印度正盛行瑜伽唯識學這門理論。回到中國之後,玄奘大師把很多唯識學的經論翻譯成中文,而建立了法相唯識宗。他的弟子——窺基大師,以及其他大師,於一百多年以內,將唯識學發揚到很興盛的地步。
玄奘大師是智慧絶頂的人,到印度之前就已經在中國廣學經論,尚且需要花十七年的時間來學習唯識學,何況我們要以三天的時間來認識它,的確是很難。
第一章 認識心意識
第一節《八識規矩頌》的由來
唯識學最重要的經典是《解深密經》。每一宗、每一門學派都有它所依的經和論。經,是佛所說。唯識學所依的經很多,包括《華嚴經》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部經就是《解深密經》,這部經解開了宇宙法相,以及眾生最深、最祕密的地方。
根據《解深密經》,後代的大師就衍義出了論。論有很多,我們現在只講最重要的一部論——彌勒菩薩所造的《瑜伽師地論》,此論在講瑜伽師的修行。瑜伽yoga; 瑜伽師yogi,就是修行人。修心而能隨心所欲且不逾矩,心能夠和外境完全相融在一起的人,叫作「瑜伽師」。
「地」是指階位。修行者心境轉化的過程,有所謂的資糧地、加行地、見道地、修道地、無學地。根據唯識宗,一位修行者初發心,從發菩提心一直到成佛,共有四十一個地,也就是四十一個階位,就如同一個階梯接著一個階梯這樣上來的。唯識宗講四十一個階位,華嚴宗更是詳細的分,分成五十二階位。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