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暖身場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產品行銷化、IP通路化,是實現社交紅利的基礎
 
我發現有個很明顯的趨勢──產品、行銷、通路,這三件本來看上去完全分開、逐步發展的事,因為互聯網時代帶來的高效連結,已經越來越一體化。
 
而這種一體化,是實現社交紅利的基礎。
 
行銷前置(產品行銷化)
 
前幾年,互聯網界有一句話很流行:「產品就是行銷。」(Product is the marketing.)。用另外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甚至自己會行銷。」
 
其實在過去,也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行銷就是產品。」
 
例如,奢侈品的行銷部門,其實是一個產品部門。
 
消費者被名牌包吸引,其大部分的產品價值(尤其是情感價值)是來自於行銷,消費者購買這個產品的理由,不僅是因為產品帶來的使用價值,且大多數是透過大量行銷,為消費者帶來的情感價值。
 
可口可樂跟名牌包是一樣的,快樂──這個行銷創造的,附加在產品使用價值上的情感價值,也是可口可樂的產品價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但現今,我要談的是「產品行銷化」。
 
如果企業認為,「好到顧客忍不住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上分享」這個標準難以達到,那麼「產品行銷化」是相對比較容易操作的方法。
 
產品行銷化就是行銷前置作業,把行銷精神或行銷元素融入產品,像是把流行歌曲的歌詞,印在可口可樂的瓶身上,而使產品大受歡迎。
 
企業在設計產品時,就應該有行銷專家介入,或加入有傳播性的創意想法。
 
否則等到產品完成,再開始思考如何行銷,很可能會比競爭對手落後很多,或無法充分善用社交紅利。
 
產品行銷化已經成為潮流,現在的產品若本身不具備便於行銷的吸引力,就難以創造更多行銷動能。
 
例如,騰訊把微信設計成一個遊戲。
 
我們以為在「使用微信」,其實我們是在「玩遊戲」。
 
微信上的功能都根據人性精心設計,你越玩越上癮,最終不能自拔。和微信的遊戲性比起來,微信裡的遊戲都不能算是遊戲。
 
微信這個產品,可以讓手機通訊錄裡的朋友成為微信好友,這個功能本身極具行銷推廣的特性,能迅速把手機關係轉變為微信關係。這是產品行銷化,或者說行銷前置的典型案例。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