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一舉一動,都隱含生理發展的意義和需求,
只要父母嘗試理解寶寶藉由表情、聲音和動作所發出的各種訊息,
並給予積極的回應,就能為幼兒大腦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

 
 
專文收錄: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周育如談幼兒身體和情緒發展
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幸曼玲 談認知發展

文/何琦瑜 
  家有學前兒,是最沈重也是最甜蜜的負擔。在這個階段,孩子對父母在生活照顧與教養上的依附性最高。寶寶的溝通與表達能力還不成熟,他們多數時候如同天使般純真可愛,但蠻橫起來又如魔鬼般操磨著父母的意志,既無法對他「動之以情」,更無法「說之以理」。面對孩子不刷牙、不吃飯、不睡覺、任意哭鬧......,看似如此「微小」的困難,卻常讓新手父母感到困惑無助。

  近十年來,大腦研究被快速、大量、廣泛的運用(或錯用)在教育上,開啟了總體社會對「早期教育」的認知。正向的影響是,科學的進展讓我們更有憑有據的明白,0-6歲的寶寶不是「一張白紙」,更非「一無所知」。寶寶很早就開始溝通與思考,在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進行著不可思議的學習歷程。所以國際上重視教育的國家,有了「從零歲開始」的閱讀運動,重金投資學前教育與家庭教育,讓孩子不要錯過入學前的成長關鍵期。

  但錯用腦科學,激化「贏在起跑點」的迷思,也讓「早期教育」很容易衍生為「揠苗助長」。近幾年來,瘋狂的閃字卡、莫札特胎教音樂、數十萬的全腦開發課程、雙語托兒所......,無不激烈反映著父母在這一波「瘋大腦」潮流中,「不敢落人後」的焦慮。 於是乎,一方面,我們看見配備不足的新手父母,對於寶寶的教養觀,還停留在十年前「養」大於「教」的直覺。以為嬰幼兒期要處理的多半是「生理性」問題,寶寶們既不會講話又不會認字,還談不到「教育」,只要有人照顧吃飽喝足即可。

  另一方面,又有一群太過「積極」的父母,太早開始自以為是的「教育」,忽略了兒童階段性、適齡適性的「能力」發展重點,於是早早的要孩子學識字、認英文,揠苗助長的「教」錯了方向。我常感覺當代的父母很像「父子騎驢」的寓言故事:這樣不對,那樣又不好,怎麼做才能掌握「中道」?

  孩子的成長,不是「小豬變大豬」直線式的發展,而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式的「蛻變」。是根本的、「質」的改變。所以學前幼兒的教養或教育,也不應該是用「給大人的內容打折變少」,來「餵養」小小孩。

  如何給初生寶寶「剛剛好的養分」,讓孩子像健康的植物一樣,在足夠的「陽光、空氣、水分」中成長?如何提供適切的早期教育,而非揠苗助長? 「新手父母一本通」系列,就是希望帶給家長「不必焦慮」的知識後援和實用法則。幫助新手父母輕鬆掌握0-6歲寶寶身體、心理、情緒、認知等各方面發展歷程,減少錯誤嘗試,快速掌握「剛剛好」的槓桿點。唯有透過更完整的理解,才能對孩子有合理的期待、適度的管教;也才能真正解除家長的焦慮,給孩子最適切的陪伴與回應。

  《親子天下》希望,透過雜誌和這個書系的出版,幫助每一位家有學前幼兒的爸爸媽媽,在育兒之路上有個美好的開始。

感謝以下諮詢專家群:

振興醫院嬰兒室護理長 蕭慧珠
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程美美
前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郭懿慧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 張佩菁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王珮玲

◎感謝以下專家協助審定

呂忠益/兒童職能治療師
涂妙如/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黃瑽寧/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列)

 

寶寶一歲∼三歲:陪孩子度過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文/張瀞文

  兩歲的小米想喝飲料,媽媽拿柳橙汁時他大哭大鬧,他說的飲料是多多,不是柳橙汁。媽媽好不容易弄清楚了,給他多多,他又氣得打翻,因為杯子不對!媽媽每天在這些戰爭中精疲力竭。

  發展心理學稱一到三歲的孩子為「學步兒」。短短兩年間,孩子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會分辨人我好惡,嘗試許多生命第一次的體驗:嫉妒、憤怒......有人稱學步期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人生中不可能再有一個時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中身心面臨遽變,孩子面對的「成長壓力」,其實不亞於成人的生活壓力。這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階段。

  學步兒之所以「難纏」,是因為身心正面臨父母可能不知道的五個重要發展。

  1 感受並學習處理更多的情緒
  2 是個追求自主的探險家
  3 變得更為倚賴
  4 公然挑戰父母,愛說「不要!」
  5 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學步兒父母的5個正向思考

 ● 孩子的反抗不是難搞。
 ● 孩子說謊不是不誠實。
 ● 一直問「為什麼」,其實不煩人。
 ● 孩子太黏人了,不是不夠獨立。
 ● 容易發怒,不是挫折容忍度太低。


BODY PART2 關於寶寶的身體發展
第一次爬/站/走路:多溜滑梯,走得好(摘錄)

諮詢/兒童職能治療師呂忠益 採訪 陳珮雯 整理 鄭怡華

  不願爬的孩子,手部肌肉發展通常沒有問題,但骨盆和大腿的協調動作待加強,兩者還無法順利進行交替動作。這時爸媽可以稍微推一下寶寶,把其中一腳往前推,等他到定位後,再幫他推另一隻腳。

  要讓孩子學站或走,可以運用桌子,因為桌子最安全。爸媽可以沿著桌邊放些餅乾來吸引他,等他爬到這邊,順著桌邊要拿餅乾時,就用手將寶寶屁股托一下、推一下,這樣他就站起來了。

  想鼓勵孩子放手走路,有一派的感覺統合學家認為,多玩溜滑梯及盪鞦韆很重要,因為這些可以刺激前庭,幫助他們學習身體控制。爸媽可以常抱著寶寶溜滑梯及盪鞦韆。當他能沿著牆壁走之後,爸媽可以多牽著他走S型。因為轉彎時,腳、膝蓋和小腿為了平衡,單腳瞬間承受了兩倍的力量,這樣就可以訓練肌肉的強度及平衡感。

  事實上,S型走得好,走直線就不容易跌倒。爸媽可以牽著他,故意走個幾步、轉彎走幾步、再轉彎,這樣可以給他平衡刺激。


EMOTION PART3 關於寶寶的情緒發展
第一次被擁抱:抱得夠才被愛得足(摘錄)

文/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

  擁抱就是親子聯繫的觸媒。當媽媽抱著幼兒,幼兒也會靠在媽媽身上,表現出對媽媽的信賴。有時幼兒會回應媽媽的擁抱,如注視著媽媽、抓住媽媽的手或在媽媽的胸前蠕動,這也會增強媽媽對幼兒的感情。

  幼兒若被忽視、冷落、指責、批評、嘲笑或身體不曾接受足夠的觸摸,母子聯繫的缺乏,將使幼兒有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簡單來說,擁抱是親子聯繫的表現,是「我喜歡你、願意親近你」愛的行為,更是一種良好的教養方法。擁抱可以是具體的動作。媽媽的心跳聲是幼兒最熟悉的一種聲音,將幼兒抱緊,讓他的耳朵能貼近媽媽的心臟,幼兒的心會安定,也會睡得更安穩。平時,溫和的觸摸肢體、溫柔的和他說話、看著他、對他微笑、和他遊戲。

● 不該打擾時爸媽也要克制。足夠的擁抱是重要的,但是「該給的時候給」、「不該給的時候不要給」,這才是對嬰幼兒最好
  的成長環境。

COGNITION PART4 關於寶寶的認知發展
第一次出去玩:不要趕,等他一下下(摘錄)

文/友緣基金會專任老師楊淑芬

  看著孩子漸漸長大,能勝任更多事物,家長的確滿心歡喜。但是帶幼兒外出時,他們的活動範圍繞著家長轉,且剛學會控制大小便,正在學習掌控身體,要用全身的感官接收源源不絕的新奇刺激;要擺平想嘗試每件事物的欲望,對幼兒是一大挑戰,對家長也是。家長若能調整心態,做好下列準備,將可漸漸的享受帶幼兒出遊的樂趣:

● 讓孩子漸進學習:

   三歲前,幼兒一切發展尚未成熟,完全是以父母為中心而進行活動。這時可從鄰近公園、學校開始,帶著孩子漸漸熟
 悉、觀察外界,讓他自己找到一些對這世界的覺察及規律,如:遊樂器材怎麼使用、人多要排隊… 將有助於他發展社會化
 能力。

● 情境轉換預先告知:

   有哪些變化是孩子可能會介意的,可先讓他做好心理準備。例如:明天要坐車去玩且過夜,孩子希望帶哪些小玩具陪著
 他呢?


● 情感的關心:

   有時難免會遇到無法避免的事,大人如果能在事後關心一下孩子的心情, 試著語言化孩子的情感,他會因為被大人理解
 ,心情較為安定。

●關鍵第一次記錄表

   
     

●關鍵第一次記錄表

   
     
 

親子天下Baby季刊 2014春季號

優惠價:95142

 

親子天下Baby季刊
2014春季號 + 0-6
歲27個關鍵第一次

優惠價:9折234元

 

小雨麻的副食品
全記錄

 

 

讓孩子安心做自己

 

 

建立愛與信任感的 引導式對話法

 

 

 

優惠價:79221

           
 

繪本123,用五感玩出寶寶的英語好感度

 

 

迷宮好好玩

 

睡覺囉

 

 

分享套書(共2冊)

 

 

0-2歲寶寶知育
遊戲書 (3冊)

 

大家一起來蹦蹦
(內含4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