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詞詞典

琵璞.威廉斯

9折$ 504
文/Hypochon Chen
在很長年學習英文的過程,我的身邊會有一本厚重的朗文字典,只因為認同那樣的交互引註、理解語言情境的過程,對一個將「語言」視作「文化」敲門磚的我而言,至關重要。
.
《失落詞詞典》極為鮮活地帶領我們讀者,走過《牛津英語詞典》編纂過程,在閱讀本書的時刻、在此之前,我當然也曾極為飢渴般讀《天才、瘋子、大字典家》、《啟航吧!編舟計畫》,甚至不只辭典編纂工程,諸如《天地明察》 那樣的作品,針對天地運行的觀測來校準、修正曆法的「故事」也同樣令我著迷,只因這涉及到「知識」在我們身上的認識、認知的經驗,具有當代意義;更進一步來說,甚至像南韓的《機密行動:我們的辭典》(Mal-Mo-E: The Secret Mission , 말모이)詞彙的工程、撿拾、拚著性命也要留存的「方言」採集,卻是影響著後世深遠,因篩選「語言的使用」即形塑了族群、傳遞了文化(舉例台灣來說,我們可能會知道,客語描述「傍晚」【臨暗】的詞彙有多種、分得很細)。
.
而琵璞.威廉斯(Pip Williams)《失落詞詞典》費很大功夫考察十九至二十世紀的英國,嘗試揪出辭典編纂、書寫過程(乃至後設地,被「閱讀者」接受)裡面有空白、匱乏的敘述-例如「女性」的參與者。若要說起書中的主敘述者-詞典編纂師的女兒艾絲玫・尼克爾,因其具備先決條件、且自幼便在「累牘院」打滾,具備充沛的識讀素養(literacy),而編纂工作當然也不僅只守門員角色、接受詞彙意義定奪、各方來信的辯論、收錄與否重要性的標準,甚至最後的印刷出版,從更多角度來看,還可以援引更多也是我心頭肉的好書,好比《此乃書之大敵》談論書籍蒐藏史,頗能跟圖書館學門的發展,交相輝映。
.
只是,《失落詞詞典》藉著女主人翁艾絲玫的經驗-這同時也是很身體性的,當艾絲玫初經來潮開始辨認更多生理性詞彙、成長以後獨當一面,開始到市井街頭巷尾的攤商間,汲取更多「使用中」的詞彙、到劇院亦然;爾後針對女性角色在社會扮演的過程,也有了自己主體形構的經驗(例如育兒、後來英國婦女投票權的爭取等等);換言之,《失落詞詞典》不僅徒留悔恨地撿取被遺忘、遭到無端降生的「單字」叢集,更多是看到背後付出的人的立體樣貌、血肉之軀,只是,在面對歷史的傷痕、處理「痛史」(例如奴隸制度),也考驗著不同身分階級的人的胸襟和態度吧!